人的牙齿一般是28-32颗,这4颗的活动数,就是为智齿准备的 。 其实智齿只是名字显得很重要,而且比“门牙”“犬牙”“后槽牙”好听一些,但其实它很多时候都是扰乱口腔秩序的"坏分子" 。
什么是智齿
文章插图
智齿是人类口腔内,牙槽骨上最里面的第三颗磨牙,也是萌出最晚的磨牙,通常情况共有4颗,上下左右对称,但是在人群中也有较大差异,有的少于4颗甚至没有,极少数会多于4颗 。 由于它萌出时间很晚,一般在16~25岁萌出,这个时候人的生理、心理发育接近已经成熟,被看做是“智慧到来”的象征,因此被称为“智齿” 。
智齿有什么功能
文章插图
智齿只是一颗普通的牙齿,牙髓中间除了血管、结缔组织之外,也只有来自牙槽神经的分支 。 包含在牙髓中的牙齿神经是下牙槽神经的神经末梢,下牙槽神经来自下颌神经,是三叉神经的分支 。 三叉神经虽然是颅神经的一支,但它的主要功能是掌管面部痛温触觉的感觉以及控制咀嚼运动,跟智力和记忆没有关系 。
智齿的"进化"发展
文章插图
观察古人类或者其他灵长类的颌骨,会很容易发现,他们的颌骨与现代人相比更大,颊舌面宽度更宽,近远中向长度更长 。 这样一来颌骨的空间就很充足,目前可以看到的古人类颅骨化石上,智齿的生长方向和咬合关系一般都比较正常,很少出现现代人智齿阻生的情况,说明颌骨提供的空间跟智齿的萌出状态有直接的关系 。
当人类开始懂得使用火,掌握工具制作之后,食物也被有意识的加工;畜牧和种植的发展,使人类能够准备更适合自己消化系统的稳定食物来源,这些都使得食物越来越精细化,人类也就不再需要跟古猿和古人类那样强大的颌骨来提供那么强大的咬合力和食物碾磨面积,智齿在咀嚼和消化中的作用也逐步减弱 。 同时在这个进化过程中,人类需要更大的脑容量以完成更复杂的思维活动,因此,强有力的颌骨不再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更大的脑容量才是进化的方向 。 经过一代一代的自然选择,人类脑容量在增大,颌骨的宽度减小、长度缩短、整个颌骨的强度降低 。
在现代由于颌骨的变化,人的颌骨提供的可以供牙齿萌出的空间已经大大缩小,这样智齿在萌出时往往会因为空间不足而导致异位萌出、阻生 。 萌出的困难常常导致难以忍受的疼痛,或者导致智齿冠周炎 。 即使有的好不容易萌出了,但因为位置偏差,也不能与对(牙合)的牙齿形成稳定有效的咬合关系,所以不能进行咀嚼 。
所以智齿实际上是人类演化过程中被放弃的生物学性状,由于个体遗传基因的不同,在这个性状的表达上是有差异的 。 目前这个进化过程还未结束,虽然有一部分人智齿的牙胚消失了,但大部分人出生时都有智齿的牙胚,但是萌出时会有不同程度的困难,只有少部分人的智齿可以顺利萌出,并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行使功能 。 但最终智齿会像尾巴一样在人类身上消失 。
什么样的智齿应该拔掉
虽然智齿贡献的咀嚼能力对于现代人来讲已经不是生存必需的,但如果智齿能正常萌出,并且建立咬合关系,或者至少不会带来疼痛和感染的风险并影响其他的牙齿的话,是可以不用拔除的 。 在口腔临床操作上,对于智齿拔除的适应症,也有很严格的规定,只有在出现以下这些情况时,才会考虑拔除智齿:
推荐阅读
- 刮除腋毛到底好不好?
- 苹果皮到底有哪些营养?
- 牙膏里到底有什么?
- 健忘这“病”,到底能治不?
- 福鼎白茶,到底好在哪里?
- 逼死强迫症:大脑里的神秘声音,到底是什么?
- 磁悬浮地铁到底有没有危害?
- 考试前到底应该多自信?
- 企鹅到底有多少种?
- 反式脂肪到底有多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