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1)引起求知欲:教学应从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开始,从作好学习的心理准备开始;产生了知与不知矛盾,出现了求知的内在动力 。
(2)感知教材:如果学生有了必要的感性知识,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则理解书本知识就比较容易 。
(3)理解教材: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
(4)巩固知识:只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所学基础知识,才能顺利吸收新知识,自如运用已有知识 。发展学生的记忆力 。
(5)运用知识:重视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 。
(6)检查知识、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及时对所学知识作自我检查的能力和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
(7)运用时要注意的问题: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注意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要割裂;每个阶段的功能都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
2、教学过程中几种必然的联系
(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倾向 。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
(3)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必然联系: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使他们的思想得到提高;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 。
(4)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必然联系:非智力活动依赖于智力活动并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活动才能有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
(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必然联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防止忽视学生积极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 。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教学过程具有丰富的特点
1、双边性与周期性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矛盾统一 。师生的双边活动,师生之间相互作用,不断发生碰撞、交流和融合 。
通过碰撞、交流达到融合以后,又出现新的矛盾——新知与旧知、未知与已知的矛盾,产生新的碰撞和交流,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 。教学周期的运转导致了教学过程的实现 。诸周期的运转可以描述为一个螺旋体,
2、认知性与个性化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特殊的认识过程 。与人类其它的认识活动相比,它不是为了直接创造社会价值,而是为了实现学生个人的思维创造,即人类的“再创造”,因而,这种认识活动关注认识的结果,但更注重认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发展 。
学习者必须积极地建构意义,通过对话及思考过程或与他人互动,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实现个人的发展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教学过程会越来越丰富化、生动化和个性化 。
3、实践性与社会性
教学过程也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习实践活动 。与此同时,教育、教学活动是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具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新生一代通过接受、继承和发展上一代传授的文化成果得以生存和发展,体现出鲜明的社会性 。
推荐阅读
- 番石榴有哪些吃法
- 有人买过vjvj手机吗?怎么样?
- 米糕都有哪些种类
- 中国五大名窑有哪几个
- 什么是护肩?护肩有哪些种类和作用,在哪里有售卖,多少钱?
- 米糕长白毛有毒吗?
-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危害有多大
- 苯酚是什么
- 米糕怎么保存好
- 有机物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