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白茶发展历史之明清之际

明朝茶叶进入贸易期
明嘉靖版《福宁州志·食货·贡辨》载:“芽茶84斤12两 , 价银13两2钱2分;叶茶61斤11两 , 价银1两4钱7分9厘 。 ”福鼎的茶人把制造白毫银针的芽茶收购价格与制造叶茶白牡丹价格区别开来 , 且在志书上体现 , 这段关于茶叶价格的记载 , 更好的证明了茶叶在此之前已进入贸易时期 。
明代谢肇淛《太姥山志》全书共三卷 , 成书于1609年 。 志中有多处关于太姥山产茶的记载 。 “太姥洋 , 在太姥山下 , 西接长蛇岭 , 居民数十家 , 皆以种茶樵苏为生 。 ”“白箬庵……在摩霄峰背 , 有径路可达……凡五里许始至;前后百亩皆茶园 。 ”福鼎出现大片茶园 , 说明制茶已规模化 。
陆应阳《广舆记》载:“福宁州太姥山出名茶 , 名绿雪芽 。 ”周亮工《闽小记》载:“太姥山茶 , 名绿雪芽 。 ”绿雪芽就是现在太姥山上鸿雪洞旁可见到的福鼎大白茶古树 。
明清之际 , 福鼎当地茶叶生产、品饮茶叶已相当普遍 。
清朝“五口通商”前后的福鼎茶业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福鼎桐山西园高光重撰写的《自述遭遇状》:“此处米不甚贵 , 但身无余赀 , 将婢卖与温州陈平甫 , 得价十四两 , 恐坐食罄空 , 留半赍至泰顺、柘洋买茶 , 复由泰顺发至瑞安 。 不想茶无人兑 , 屯主人家……林周生表兄从瑞安至余家 , 同至石山 , 说‘前年茶 , 贼未之抢 , 是主家私卖了 。 ’余同周生由泰顺赴瑞安与取 , 主家贫不能还 , 诉之官 , 仅得银五两……”这份是作者亲历、亲闻、亲见的文史资料 , 内容主要描述在清初兵荒马乱的日子里 , 一位秀才的回忆录 , 涉及到买卖茶叶 , 尤显珍贵 。
《福宁府志》载:“茶 , 郡治俱有 , 佳者福鼎白琳…… 。 ”清乾隆间的地方府志明确了白琳作为茶叶重镇的地位 。
根据一些零星的史料 , 茶叶在五口通商前的贸易 , 有的通过沙埕港走私的 , 有的由挑工分别挑至福州或温州销售 , 也有的自身消费 。
五口通商之后 , 茶叶贸易便直线上升 。
《福鼎县乡土志》载:“白、红、绿三宗 , 白茶岁二千箱有奇 , 红茶岁两万箱有奇 , 俱由船运福州销售 。 绿茶岁三千零担 , 水陆并运 , 销福州三分之一 , 上海三分之二 。 红茶粗者亦有远销上海 。 ”这部地方文献详细记载白茶和红茶全部由船运到福州销售 , 绿茶和等级较差的红茶销往上海 。
【福鼎白茶发展历史之明清之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