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高中地理选修1重要知识总结,收藏

人口与环境
1.人口发展包括 数量的变化 、 素质的提高 、 结构的改变 。
2.人口再生产类型由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类型的转变由死亡率的下降开始,但真正实现必须通过出生率下降来完成,其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3.过渡型人口再生产类型:随着社会向工业化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下降;工业和城市人口比重增大,不再需要多生子女从事农业生产,加上节育措施逐渐普及,出生率下降;导致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增长缓慢 。
4.现代型人口出生率低的原因:社会进步和生活观念的变革——①儿童衣食教育等花费多;②人们晚婚晚育甚至不愿生育 。
5.发展中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多数属于过渡型,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过快、少年儿童比重大;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①人均资源不足,②就业困难,③经济和生活水平下降 。
发达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现代型,主要特点是:①人口增长缓慢,②人口老龄化严重;
影响是:①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重,②生产资料过剩;解决的措施是:①改变生活观念,鼓励人口生育,②接受移民 。 从全球看,人口再生产类型处于过渡型阶段 。
6.我国的人口政策: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优育;关系——少生是控制人口的关键,优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先决条件 。
7.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一是由于人的自然增长,二是由于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引起 。 从全球范围看,仅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 。
8.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实现 。 生育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指15岁到49岁妇女)数之比,它是决定出生率大小的基础 。
9.环境因素中对人口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影响主要是社会环境因素,其中:①经济发展水平越高,②妇女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率越低 。
10.一些地方性疾病往往与当地气候、水土因素有关,如我国北方的克山病由于缺硒,氟骨病由于多氟,大脖子病由于缺碘,等等 。
11.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受如下几大因素影响:①资源、②科技发展水平、③地区的对外开发程度、④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 其中资源是首要(直接的制约)因素,其他因素往往通过它产生影响 。
12.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的双重性质 。 由于其影响因素的不断变化,决定了它的不确定性 。
13.一般认为,世界人口的最大容量是110亿左右,合理容量是60亿左右;我国人口的最大容量是16亿左右,合理容量是7亿左右 。
14.我国可耕地资源的特点是:①人均不足(占世界1/3),②还在继续减少;
其根本原因是人口过多,直接原因是:①城市发展,交通住房占地多,②水蚀风蚀,沙漠侵吞,③不合理耕作产生次生盐碱化;
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②切实保护耕地 。
15.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但人均仅为世界的1/4,且地区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严重 。
原因:①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自然原因),②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③水污染水浪费严重;
总的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②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
——两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环境保护
16.人口素质的内容: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
在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因素中,遗传因素是基础,环境因素也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 即使是遗传因素,也受到环境因素的长期影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