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 体现了什么思想


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 体现了什么思想

文章插图
这一章的核心还是“与民同乐”的问题,只不过角度有所不同罢了 。在《梁惠王上》篇里孟子见梁惠王于沼上时已经谈到过“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的问题 。在本篇中,孟子也曾与齐宣王两次讨论过“与民同乐”的问题 。一次是在谈到欣赏音乐时,孟子告诉齐宣王,只要能够做到与民同乐,无论是喜爱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都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2.1)另一次是在谈到皇家园林的大小时,孟子告诉齐宣王,如果与民同乐,向老百姓开放,皇家园林再大(如周文王的方圆七十里),老百姓也不会嫌它大 。如果不与民同乐,不准老百姓进入,皇家园林再小(如齐宣王的方圆四十里),老百姓也会嫌它大 。(2.2)所以,本章其实是孟子第三次与齐宣王讨论“与民同乐”的问题了 。这一次讨论的特点是不仅说到乐,而且还从乐说到忧,所谓“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更为完整地显示了孟子政治学说中的民本主义思想 。这也使我们想到,宋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传诵千古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正是从孟子这里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而生发出来的吗? 不过,从“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与民同乐同忧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确注入了更为强烈的使命感和自我牺牲精神,而且,也更具有一种浓厚的悲剧意识 。所以,它能更为激动人心地为人们所传诵 。直到今天,当我们说到什么人为人民大众的利益而牺牲时,还会想到这两句名言 。追根溯原,其实还是一种“以民为本”的思想在影响着我们的认识,激动着我们的感情 。而这一点,又不能不回到作为孟子“仁政”理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与民同乐”思想上来 。
【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 体现了什么思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