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前人对现代和古代叠层石的描述和解释,可以认为燕山西段雾迷山组和杨庄组叠层石主要是潮下带的产物,潮间带少量存在 。当时本区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陆表海环境,无捕食动物和钻孔运动的存在,安静舒适的潮下带是藻类生活的主要场所 。潮间带由于时而暴露大气中缺少水分,当时的蓝绿藻可能最多是刚刚适应这种时而缺水的条件,因而不会很繁盛,叠层石的丰度也相应地少,而且潮间带水体动荡不利于叠层石的形成和保存(仅能存在于受保护的潮间环境) 。潮上带只有在风暴期间覆盖一层海水,长期处于干燥的条件下,蓝绿藻只有在风暴期间覆盖一层海水,长期处于干燥的条件下,蓝绿藻自然很难生存,而且当时的蓝绿藻很难说已经适应了淡水条件;此外,潮上带的薄层沉积物(即使能形成一些叠层石)干裂收缩后又会被下次风暴携带走,从而潮上带很少有藻类沉积保存 。
层状—波状—锥柱状叠层石之间的形态差别可能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并反映水体能量由弱变强(Hoffman,1976,in Walter,1976;赵澄林等,1977,1979),因为它们的显微结构有时是一致的,很难是单一由生物因素控制 。层状叠层石属最低能的环境(与波状、锥柱状比较),主要发育在波基面之下的较低能环境,以层状生物丘形式存在,纹层较密集,有机质较富集,色暗,为密纹层叠层石 。层状叠层石也可见于受保护的潮间环境,特征是具干裂收缩缝,色浅,纹层不规则,为普通纹层叠层石,还可见鸟眼构造和球泡显微结构 。锥柱状叠层石则是高能环境的产物(Donaldson,1976,in Walter,1976;Swett和Knoll,1985),位于潮下带的上部或部分潮间带环境 。所见的锥、柱状叠层石绝大多数是无壁的,叠层石柱体在成分、颜色方面与围岩一致,很可能反映是属于水下种属,即为潮下带产物 。而有壁的锥、柱状叠层石则可能是潮间的产物,壁的形成可能和早期干裂收缩有关 。波状叠层石介于层状和锥柱状之间,常为层状-锥柱状韵律的中间产物,所处的环境也自然处于层状和锥柱状之间,特征更倾向于类似层状叠层石 。
核形石和凝块石常和其它叠层石共生在一起,甚至多数锥柱状叠层石和少数层纹石的基本纹层是由拉长定向的核形石和/或凝块石组成的,反映核形石和凝块石的生成环境和其它叠层石相邻 。核形石经常被胶结成藻葡萄石,是安静环境下的产物(Collinson and Thompson,1982);花纹石(凝块石)无任何水动力改造特征,因此可以认为它们都是低能条件下的产物,可能是潮间泻湖、水下凹地(如藻生物丘之间、废弃潮汐沟道等)等局部低能环境,在有强水动力条件改造尚未固结的核形石和凝块石时,很可能形成锥状、柱状、层状和波状叠层石,并充填在有壁叠层石的柱体之间 。核形石和凝块石同时见于一种环境中,甚至同时存在于同一薄片中,产生如此同一环境而不同特征的原因可能是生物因素或成岩因素造成的 。
正如S.M.Awramik(1976,in Walter,1976)的提到的那样,环境影响微生物的同时也影响了叠层石的形态 。根据以上讨论可得出叠层石种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图(图4—2) 。
文章插图
图4—2 叠层石种类与环境间的关系
文章插图
图4—2 叠层石种类与环境间的关系
【叠层石的环境解释】
推荐阅读
- 鬃毛刷的臭味怎么去除
- 内存和硬盘的区别是什么?
- 刚熨完的衣服怎么放不会皱
- 防止衣服褶皱的小妙招
- 孤品的衣服都是洋垃圾吗?
- 牛驼温泉孔雀城的温泉有什么特点啊,是自然温泉还是人工的?
- 愤怒的想杀人怎么办 想把自己的身体发泄怎么办
- getElementById和getElementsByName的不同
- 请问电信百兆宽带自带的猫的WiFi功能有访问数量限制吗
- 堂姑的妈妈怎么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