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的认识与防治

最近 , 在我市的有的地方发生了狂病 , 给广大人民带来了不安全感 , 所以有必要正确的认识狂犬病的特征和防治方法 。 由于本病毒严重威胁人和家畜的生命安全 , 应引起重视
狂犬病(俗称疯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直接接触性传播疾病 。 其特征是病畜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高度兴奋 , 意识扰乱 , 继之局部或全身全身麻痹死亡 , 在海马角神经细胞中可查到特异的内基氏体 。
病原 狂犬病毒属于RNA型弹状病毒 , 呈子弹状或短杆状 , 大小为100----151×70毫微米
病毒主要存在与病畜的中枢神经组织和唾液中 , 其他脏器、血液和乳汁中有可能有少量病毒存在 。 病毒在中枢神经细胞 (尤似海马角的神经细胞)可形成嗜碱包涵体――内基氏体 , 呈圆形或卵圆形 , 在其内部有数目不等的嗜碱性颗粒 , 从此区别于其他类似包涵体物质
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 , 5%的石碳酸溶液 , 5% 的福尔马林能迅速杀死病毒 , 其他酸类和碱类亦易破坏病毒 。 但耐低温和干燥 , 在5%的甘油磷酸盐缓冲液中的带毒脑组织 , 存放于冰箱内 , 可保存一年以上 。
流行病学 自然条件下 , 所有温血动物对比本病都有感受性 , 以犬的发病率最高 , 其次是 牛马和猪 , 人也有感受性 , 病畜及潜伏期带毒动物 , (病状出现前2――12日 , 唾液内即有病毒)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 , 犬科野生动物可能还是本病的自然保毒者 , 本病主要通过被病犬咬伤感染 , 吸血昆虫的带毒传播也不可忽视 。 此外 , 当健康动物的皮肤 , 黏膜有损伤的时候 , 接触病畜唾液也有可能感染 , 本病多为散发 , 死亡率高 ,
病状 潜伏期 , 在犬最短为十日 , 最长为6个月 , 平均21到60日 , 潜伏期的长短 , 决定于动物的抵抗能力 , 咬伤部位和侵入病毒的多少 , 一般情况下 , 损伤部位的神经和淋巴管丰富 , 又接近于中枢神经 , 侵入数量又多 , 潜伏期就短 , 反之就长 , 狂犬病按临床表现 , 主要分为狂暴型和沉郁型两种 , 狂暴型病畜 , 极度兴奋 , 行动不安 , 肌肉震颤 , 狂犬乱咬 , 攻击性明显 , 最后麻痹而死 , 沉郁型病畜兴奋和应激性增高现象不明显 , 病畜精神萎缩 , 隐蔽不动 , 迅速出现麻痹而死 , 此外 , 在临床上还可以看到少数非典型和顿挫型狂犬病病畜 , 故又称为萎缩型 , 顿挫型病畜是典型症状短期出现后 , 病势即行停顿 , 并最后痉挛 , 现以犬为例将狂犬病症状阐述如下 。
犬:典型病例按病程发展分前驱期 , 兴奋期和麻痹期等三个阶段 。
前驱期:病犬举动失常 。 拒食或异嗜 , 呆立凝视或望空乱叫 , 喜藏阴暗处或应激性增高 , 受到轻度刺激时 , 表现高度惊恐或跳起 , 这时常可见到突然短暂的呼吸困难 , 隔肌痉挛和两瞳孔大小不均的特征性现象 , 咬伤处发痒 , 常以舌舔或啃咬患处 , 此期约持续2天左右进入兴奋期
兴奋期: 病犬狂暴不安 , 富于攻击性 , 咬伤同类动物和其它动物或者人 , 有的病犬无目的的奔走 , 远近不定 , 狂暴过程中 间有沉郁 , 而后交替发作 , 由于部分神经节变性 , 相应机群发生麻痹 , 病犬表现吠声嘶哑 , 下颌下垂 , 吞咽困难 , 唾液外流 , 口渴而又不能饮水 , 见水即显神情紧张 , 故有“恐水症”之称 。 此期持续约2到3天进入麻痹期 。
麻痹期 , 病犬消瘦 , 衰弱无力 , 高度迟钝 , 由于各肌群的进一步麻痹 , 病犬张口垂舌 , 从口中流出带泡沫的的唾液 , 斜视 , 行走摇摆 , 尾巴下垂 , 最后卧地不起 , 因全身衰竭和呼吸中枢神经麻痹而死 , 病程6到8天 , 还有少数病例兴奋期短暂 , 或由前驱期直接进入麻痹期 , 此为沉郁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