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苏轼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中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何表达作用?


请问苏轼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中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何表达作用?

文章插图
苏轼绍圣四年(一O九七)被贬海南 , 六月十一日渡海南下 , 次日至海南岛 , 元符三年(一一OO)五月遇赦 , 六月二十明晃晃度海北上 , 量移(被贬到远方的官员 , 遇赦酌量移到较原地靠京城较近的地方做官)廉州(今广西合浦、灵山等地) , 在海南岛稽留的时间正好是三年零八天 。这首诗就是写渡海北上那个晚上的情景 。全诗情调高昂 , 表现了苏轼的乐观精神 。颈联五六句是议论 。孔丘曾经说过 , “道不行 , 乘桴浮于海” , 意思说 , 政治主张行不通就算了 , 可以乘坐小木筏漂到海上去 。第五句说 , 徒然剩下鲁国老人孔丘(鲁叟)关于“乘桴”的主意 。言外之意是 , 本想学“乘桴”退出政治舞台的 , 现在不用学这个了 , 孔丘的主意对我来说是用不着的了 。传说古时黄帝演奏过《咸池》这个乐曲 。第六句用了这个典故 , 说 , 我大略领会到黄帝的《咸池》乐曲温润的乐声了 。言外之意是说 , 政局转为平和了 。这一联对政治的议论 , 说明他对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并未完全丧失信心 。
【请问苏轼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中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何表达作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