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汉族传统的四大节日是

c,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
1、春节
春节,即农历新年,一年之岁首,传统上的“年节” 。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来 。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 。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 。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热闹喜庆气氛洋溢;这些活动均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 。
在古代民间,人们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便开始“忙年”了,新年到正月十九日才结束 。
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新年才算结束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是亲朋好友欢聚的日子,是人们增深感情的纽带 。节日交流问候传递着亲朋乡里之间的亲情伦理,它是春节得以持存发展的重要要义 。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 。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 。
2、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留下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
清明节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节日活动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 。
清明节的名称来由得名于节气,与此时天象物侯的特点有关 。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生气始盛,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洁齐而清明 。
【我国汉族传统的四大节日是】3、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 。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升至正南中天,是龙升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中所说:“飞龙在天”,此时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寓意大吉 。
端午祭龙习俗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反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涵 。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端午习俗甚多,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过法虽不尽相同,但食粽子与扒龙舟是普遍习俗 。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 。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龙图腾祭祀,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文化内涵 。
4、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