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认为什么是“仁者不忧”?


孔子认为什么是“仁者不忧”?

文章插图
梁启超对孔子“知者不惑 , 仁者不忧 , 勇者不惧”的精辟论述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我想人人都会众口一辞的答道:“为的是求学问 。”再问:“你为什么要求学问?”“你想学些什么?”恐怕各人的答案就很不相同 , 或者竟自答不出来了 。诸君啊!我请替你们总答一句罢:“为的是学做人 。”你在学校里头学的什么数学、几何、物理、化学 , 生理、心理、历史、地理、国文、英语 , 乃至什么哲学、文学、科学、政治、法律、经济、教育、农业、工业、商业等等 , 不过是做人所需要的一种手段 , 不能说专靠这些便达到做人的目的 , 任凭你把这些件件学得精通 , 你能不能成个人还是问题 。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 。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 , 我们先哲名之为三达德——智、仁、勇 。为什么叫做“达德”呢?因为这三件事是人类普通道德的标准 , 总要三件具备 , 才能成一个人 。三件的完成状态怎么样呢?孔子说:“知者不惑 , 仁者不忧 , 勇者不惧 。”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 , ———现在讲的智育、德育、体育不对 , 德育范围太笼统 , 体育范围太狭隘 , ——知育要教到人不惑 , 情育要教到人不忧 , 意育要教到人不惧 。教育家教学生 , 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 , 我们自动的自己教育自己 , 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 。怎么样才能不惑呢?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 。想要养成判断力 , 第一步 , 最少须有相当的常识 , 进一步 , 对于自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智识 , 再进一步 , 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 。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 , 听见打雷 , 说是雷公发威 , 看见月蚀 , 说是蛤蟆贪嘴 , 那么 , 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 , 碰着一点疑难问题 , 就靠求神问卜看相算命去解决 , 真所谓“大惑不解” , 成了最可怜的人了 。学校里小学所教 , 就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常识 , 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 。但仅仅有点常识还不够 , 我们做人 , 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 。这门职业 , 也并不是我一人破天荒去做 , 从前已经许多人做过 , 他们积了无数经验 , 发现出好些原理原则 , 这就是专门学识 。我打算做这项职业 , 就应该有这项专门学识 。例如我想做农吗 , 怎样的改良土壤 , 怎样的改良种子、怎样的防御水旱病虫 , 等等 , 都是前人经验有得成为学识的;我们有了这种学识 , 应用他来处置这些事 , 自然会不惑 , 反是则惑了 。做工、做商等等都各有他的专门学识 , 也是如此 。我想做财政家吗 , 何种租税可以生出何样结果 , 何种公债可以生出何样结果等等 , 都是前人经验有得成为学识的;我们有了这种学识 , 应用他来处置这些事 , 自然会不惑 , 反是则惑了 。教育家、军事家等等 , 都各有他的专门学说 , 也是如此 。我们在高等以上学校所求的智识 , 就是这一类 。但专靠这种常识和学识就够吗?还不能 。宇宙和人生是活的 , 不是呆的 , 我们每日所碰见的事理是复杂的 , 变化的 , 不是单纯的 , 印板的 , 倘若我们只是学过这一件 , 才懂这一件 , 那么 , 碰着一件没有学过的事来到跟前 , 便手忙脚乱了 。所以还要养成总体的智慧 , 才能得有根本的判断力 。这种总体的智慧如何才能养成呢?第一件 , 要把我们向来粗浮的脑筋着实磨炼他 , 叫他变成细密而且踏实 。那么 , 无论遇着如何繁难的事 , 我都可以彻头彻尾想清楚他的条理 , 自然不至于惑了 。第二件 , 要把我们向来昏浊的脑筋 , 着实将养他 。叫他变成清明 。那么 , 一件事理到跟前 , 我才能很从容很莹澈的去判断他 , 自然不至于惑了 。以上所说常识学识和总体的智慧 , 都是智育的要件 , 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怎么样才能不忧呢?为什么仁者便会不忧呢?想明白这个道理 , 先要知道中国先哲的人生观是怎么样 。“仁”之一字 , 儒家人生观的全体大用都包在里头 。“仁”到底是什么?很难用言语说明 , 勉强下个解释 , 可以说是:“普遍人格之实现 。”孔子说:“仁者人也 。”意思是说是人格完成就叫做“仁” , 但我们要知道 , 人格不是单独一个人可以表见的 , 要从人和人的关系上看来 。所以仁字从二人 , 郑康成解他做“相人偶” 。总而言之 , 要彼我交感互发 , 成为一体 , 然后我的人格才能实现 。所以我们若不讲人格主义 , 那便无话可说;讲到这个主义 , 当然归宿到普遍人格 。换句话说 , 宇宙即是人生 , 人生即是宇宙 , 我们的人格 , 和宇宙无二无别 。体验得这个道理 , 就叫做“仁者” 。然则这种仁者为什么就会不忧呢?大凡忧之所从来 , 不外两端 , 一日忧成败 , 二日忧得失 。我们得着 “仁”的人生观 , 就不会忧成败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 , 所以 《易经》六十四卦 , 始 “乾”而终“未济” 。正为在这永远不圆满的宇宙中 , 才永远容得我们创造进化 。我们所做的事 , 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万里的长途中 , 往前挪一寸 , 两寸 , 哪里配说成功呢?然则不做怎么样呢?不做便连这一寸两寸都不往前挪 , 那可真真失败了 。“仁者”看透这种道理 , 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 , 肯做事便不会失败 。所以《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息 。”换一方面来看 , 他们又信得过凡事不会成功的几万万里路挪了一两寸 , 算成功吗?所以《论语》说:“知其不可而为之 。”你想 , 有这种人生观的人 , 还有什么成败可忧呢?再者 , 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 , 便不会忧得失?为什么呢?因为认定这件东西是我的 , 才有得失之可言 。连人格都不是单独存在 , 不能明确的画出这一部分是我的 , 那一部分是人家的 , 然则哪里有东西可以为我们所得?既已没有东西为我所得 , 当然也没有东西为我所失 。我只是为学问而学问 , 为劳动而劳动 , 并不是拿学问劳动等做手段来达某种目的——可以为我们“所得”的 。所以老子说:“生而不有 , 为而不恃 。”“既以为人己愈有 , 既以与人己愈多 。”你想 , 有这种人生观的人 , 还有什么得失可忧呢?总而言之 , 有了这种人生观 , 自然会觉得“天地与我并生 , 而万物与我为一” , 自然会“无入而不自得” 。他的生活 , 纯然是趣味化艺术化 。这是最高的情感教育 , 目的教人做到 “仁者不忧” 。怎么样才能不惧呢?有了不惑不忧工夫 , 惧当然会减少许多了 。但这是属于意志方面的事 。一个人若是意志力薄弱 , 便有丰富的智识 , 临时也会用不着 , 便有优美的情操 , 临时也会变了卦 。然则意志怎么才会坚强呢?头一件须要心地光明 。孟子说:“浩然之气 , 至大至刚 。行有不慊于心 , 则馁矣 。”又说:“自反而不缩 , 虽褐宽博 , 吾不惴焉;自反而缩 , 虽千万人 , 吾往矣 。”俗语说得好:“生平不作亏心事 , 夜半敲门也不惊 。”一个人要保持勇气 , 须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 , 这是第一著 。第二件要不为劣等欲望之所牵制 。《论语》记:子曰:“吾未见刚者 。”或对日申枨 。子曰:“枨也欲 , 焉得刚 。”一被物质上无聊的嗜欲东拉西扯 , 那么 , 百炼刚也会变为绕指柔了 。总之 , 一个人的意志 , 由刚强变为薄弱极易 , 由薄弱返到刚强极难 。一个人有了意志薄弱的毛病 , 这个人可就完了 。自己作不起自己的主 , 还有什么事可做?受别人压制 , 做别人奴隶 , 自己只要肯奋斗 , 终须能恢复自由 。自己的意志做了自己情欲的奴隶 , 那么 , 真是万劫沉沦 , 永无恢复自由的余地 , 终身畏首畏尾 , 成了个可怜人了 。孔子说:“和而不流 , 强哉矫;中立而不倚 , 强哉矫;国有道 , 不变塞焉 , 强哉矫;国无道 , 至死不变 , 强哉矫 。”我老实告诉诸君说罢 , 做人不做到如此 , 决不会成一个人 。但做到如此真是不容易 , 非时时刻刻做磨练意志的工夫不可 。意志磨练得到家 , 自然是看着自己应做的事 , 一点不迟疑 , 扛起来便做 , “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样才算顶天立地做一世人 , 绝不会有藏头躲尾左支右绌的丑态 。这便是意育的目的 , 要教人做到“勇者不惧” 。我们拿这三件事作做人的标准 , 请诸君想想 , 我自己现时做到哪一件——哪一件稍为有一点把握 。倘若连一件都不能做到 , 连一点把握都没有 , 嗳哟!那可真危险了 , 你将来做人恐怕就做不成 。讲到学校里的教育吗 , 第二层的情育 , 第三层的意育 , 可以说完全没有 , 剩下的只有第一层的知育 。就算知育罢 , 又只有所谓常识和学识 , 至于我所讲的总体智慧靠来养成根本判断力的 , 却是一点儿也没有 。这种“贩卖智识杂货店”的育 , 把他前途想下去 , 真令人不寒而栗!现在这种教育 , 一时又改革不来 , 我们可爱的青年 , 除了他更没有可以受教育的地方 。诸君啊!你到底还要做人不要?你要知道危险呀 , 非你自己抖擞精神想方法自救 , 没有人能救你呀!诸君啊!你千万别要以为得些断片的智识 , 就算是有学问呀 。我老实不客气告诉你罢:你如果做成一个人 , 智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 , 知识却是越多越坏 。你不信吗?试想想全国人所唾骂的卖国贼某人某人 , 是有知识的呀 , 还是没有知识的呢?试想想全国人所痛恨的官僚政客——专门助军阀作恶鱼肉良民的人 , 是有知识的呀 , 还是没有知识的呢?诸君须知道啊 , 这些人当十几年前在学校的时代 , 意气横历 , 天真烂漫 , 何尝不和诸君一样?为什么就会堕落到这样的田地呀?屈原说的:“何昔日之芳草兮 , 今直为此萧艾也?岂其有他故兮 , 莫好修之害也 。”天下最伤心的事 , 莫过于看着一群好好的青年 , 一步一步的往坏路上走 。诸君猛醒啊!现在你所厌所恨的人 , 就是你前车之鉴了 。诸君啊!你现在怀疑吗?沉闷吗?悲哀痛苦吗?觉得外边的压迫你不能抵抗吗?我告诉你:你怀疑和沉闷 , 便是你因不知才会惑;你悲哀痛苦 , 便是你因不仁才会忧;你觉得你不能抵抗外界的压迫 , 便是你因不勇才有惧 。这都是你的知、情、意未经过修养磨练 , 所以还未成个人 。我盼望你有痛切的自觉啊!有了自觉 , 自然会自动 。那么 , 学校之外 , 当然有许多学问 , 读一卷经 , 翻一部史 , 到处都可以发见诸君的良师呀!诸君啊 , 醒醒罢!养足你的根本智慧 , 体验出你的人格人生观 , 保护好你的自由意志 。你成人不成人 , 就看这几年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