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朱元璋时期社会福利有多好?明朝是社会福利最好的时代吗( 二 )


2.社会福利: 开办免费养老院:养济院 我国古代收养鳏寡孤独的穷人和乞丐的场所,叫养济院,和育婴堂、安济坊、居养院、福田院等都为古代的福利慈善机构 。养济院一般是由政府出资修建 。但有许多养济院以私人名义捐修的 。在唐代以前,没有形成较好的救助机制,主要是以赐给衣食等实物为主,治标不治本 。到了唐代以后,除了仍发放实物外,还探索设立了收容贫老、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 。洪武元年,朱元璋下诏:“鳏寡孤独废疾不能自养者,官为存恤”(《明太祖实录》卷34) 。洪武五年又下诏,“诏天下郡县立孤老院” 。不久,孤老院改名为养济院 。其收养对象为:“民之孤独残病不能生者,许入院 。”明代的养济院制度得以确立 。
为保障养济之政的推行,朱元璋将其载入《大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 。”在朱元璋的倡导下,许多府县在洪武年间都设置了养济院 。明成祖时,养济院的建置得到改观,养济院在“天下府州县俱有”(《明太祖实录》卷127) 。弘治年间,养济院由内地州县向边陲各卫所扩展 。为了监督执行,朱元璋派官吏暗访,但凡有困难户没得到救助,地方官要受得责罚 。现存于各地的明代养济院遗址,都有秀丽的绿化与清澈的井水,在当时堪称高档舒适楼盘 。官府对养济院补贴:成年人每月三斗米三十斤柴 。还有冬夏布匹三丈 。明朝沈榜撰写的《宛署杂记》中,记载宛平县养济院的规模:万历纪元,收萧俊等一千八百名 。(万历)七年,……又收刘真等五百名 。(万历)十年……又收李聪等五百八十五名 。以一个宛平县的养济院,收容人数达两千余人,可见当时执政者花了多么大的代价安置鳏、寡、孤、独、残 。
免费公墓:漏泽园 漏泽园,是古时官设的丛葬地,凡无主尸骨及家贫无葬地者,由官家丛葬,称其地为“漏泽园” 。创始于宋元丰间,立为埋葬之所,取泽及枯骨,没有遗漏之义 。明初,诏令民间立义冢 。令郡县皆置漏泽园 。(张岱《夜航船》)老有所养,死有所葬 。这个规定写入《大明律》,朱元璋遗诏后代子孙认真执行 。“保障房”制度《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七年农历八月,朱元璋给南京的官员下了一道圣旨,在龙江找了一块闲置土地,盖了260间瓦房,供没有住房的南京人居住 。南京的官员很快执行了 。一个月后,朱元璋又给华亭县的官员下旨,让他们对宋朝留下来的居养院进行翻修,修好后让没有住房的百姓居住 。因为历史的原因,朱元璋“居者有其屋”的梦想当然破灭了 。但这样的尝试,却是世界最早的国家免费福利公房的真实事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