诳饥肠:哄哄饥肠辘辘的肚子 。诳:哄骗 。
诈仁:假仁 。
吁嗟(xūjiē):感叹声 。
赏析 【橡媪叹原文、作者】此诗是作者《正乐府十篇》中的第二首 。这首诗大致可分为三段 。
从“秋深橡子熟”至“用作三冬粮”八句为第一段,写老媪拾橡子的艰辛及用途 。前四句寥寥数笔,便点出时令、地点、人物、事件和具体活动时间,勾画了一幅孤凄悲楚的荒山拾橡图 。“伛偻黄发”,状出老媪筋骨累断、膏脂枯干的形象;“践晨霜”则说明老媪动身之早,天气之寒 。从人物形象和动作方面,读者可以看出统治者给人民所留下的种种创伤 。五到八句写橡实的拾取、制作之难和它对老媪的“宝贵”作用 。一个时辰方拾一捧,一天才可勉强盈筐,拾取橡实实在很难 。榛芜冈上橡树丛生,橡子本来很多,老媪起早贪晚却收效甚微,这一方面说明老媪之年高体衰,另方面则暗示出抢拾橡子的决不只老媪一人,从而能以小显大地表现出饥馑遍天下的悲惨现实 。
从“山前有熟稻”至“橡实诳饥肠”等十四句为第二段,是老媪的自述,主要写老媪被逼拾橡子的具体原因 。“山前有熟稻”等四句,说明老媪以橡实“用作三冬粮”并非懒惰无收,相反,她家的田间所呈现的是稻涌金浪、香气袭人、米粒如玉的一派丰收景象 。“持之纳于官”等六句,则写出了导致年丰民不足、老媪拾橡实的主要原因 。向官府缴纳赋税犹可,但令人不堪忍受的是官府变本加厉地盘剥农民,他们竟用加倍大斗收进赋税 。“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是对封建社会吏治的高度而形象的概括,写出了贪官污吏敢于明目张胆、肆无忌惮地向农民进行敲诈勒索的心理状态和恶迹 。“农时作私债”等四句,是对上述原因的概括回答 。“农时作私债”,写出了地主富户对农民的巧取;“农毕归官仓”,则写出了官府对农民的剥夺 。正由于地主和官府沆瀣一气,巧取豪夺,所以才使得老媪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以致饿急了只好拿橡实来填饱自己的肚子 。总之,这一段老媪拾橡子的具体原因的剖露,入木三分,把唐末统治者的凶残、狡诈和所行无忌的豺狼面目给活灵活现地勾画出来了 。
最后四句为第三段,着重写诗人耳闻目睹这黑暗现实后内心的慨恨,并对老媪寄予了深厚的同情 。
这首诗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很有特色 。首先,诗歌在思想上颇具锋芒,作者把批判矛头直指上层统治者 。诗人描绘老媪霜晨拾橡图并非目的,而借题发挥,暴露封建统治者残酷榨取民脂民膏以肥己的罪恶,才是诗人的本意 。皮日休的超群处,正在于他善于踏着客观描写的跳板,凌空飞剑直下,通过“吾闻田成之,诈仁犹自王”二句的主观抒情,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君“王” 。在最后一段里,作者运用田成子诈仁成就王业的典故与现实作比,在于说明:田成子主观上虽然假仁假义,刁买人心,但客观上老百姓到底还是从其大斗出、小斗入上得到了一点好处,他也因此而成就王业 。而当世唐朝皇帝支持贪官狡吏恣意剥夺,是连表面上的假仁假义都做不到 。这样的结尾因用典而趋之含蓄 。
推荐阅读
- 蝶恋花其五送韶九还广陵原文、作者
- 又答寄糖霜颂原文、作者
- 有马杂诗其二原文、作者
- 菩萨蛮·其二原文、作者
- 古兴四首用周草窗韵其一原文、作者
- 赠妓云英原文、作者
- 学古思边原文、作者
- 奉诏再任诸掾曹有诗因次其韵原文、作者
- 西林庵为从石上人题原文、作者
- 唐多令 阅秀水朱竹垞寄静怜词原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