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元明黔南赠别原文、作者( 二 )


颈联既是写景,又是比兴,进一步申足兄弟之情 。出句写大雪纷飞中,但见鹡鸰鸟相互依傍,同时也是喻兄弟患难与共 。《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对句则写惊风中,大雁离散失群,飞不成行 。“雁行”也是切兄弟之意,《礼记·王制》:“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 。”就写景而言,这一联是赋笔,但赋中有比,同时从睹物兴怀而言,则又是象中有兴 。诗人眼前的风雪交加之景使他感叹自己境遇的险恶、兄弟的离散,所以将雪称作“急”,风称作“惊”,正反映了诗人触景所生之情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中所写的“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薛荔墙”,正为黄庭坚所借鉴 。这一联用典贴切,形象生动 。对比鲜明,“脊令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写照,又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 。
尾联从自身宕开,翻进一层,写兄长在归舟中常常翘首遥望天际,盼望兄弟早日归来 。谢朓《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诗说:“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黄庭坚化用此诗,而在写法上则吸取前人的艺术经验,比单纯写自己的相思来得更深婉蕴藉,更富有情致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结句从对方落笔,反写兄弟思念自己:“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杜甫《月夜》写“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都是同一手法 。结句作临别时的珍重叮咛之语:从今后可要多多来信,以慰我这天涯断肠人 。诗人的满腔深情都倾注在这声声嘱咐中了 。
这首诗表现出黄庭坚在化用典故成语上的深厚功力 。他用典繁富,但经过锻炼熔铸,却显得浑成无迹;正所谓水中着盐,食而方知其味 。由于善用典故、点化成语,大大丰富了诗句的内涵,触发了层层的联想,所以这首诗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黄庭坚的诗以瘦劲挺拔著称,但这只是问题的一面 。由于他宅心忠厚,感情诚挚,所以他的诗作,拗峭中仍不失深婉之致,尤其是为师友、兄弟赠答之作,更是情真意切,颇为感人,此诗即是一例 。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绍圣二年(1095),作者因所谓“修史失实”罪名遭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其兄黄大临不远**,亲送贬所,黄氏兄弟手足情深,分手时难舍难分,分别后作此赠别诗,以抒发兄弟离别哀伤之情 。
作者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