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丁君原文、作者

悼丁君 近现代:鲁迅,所属类型:国家,写人,怀念
如磐夜气压重楼,剪柳春风道九秋 。
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丘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黑夜像磐石一样压着层层高楼,吹拂柳枝的春风却引来肃杀的秋天 。
琴上积尘而清丽幽怨的曲调断绝了,可惜不再有女作家来光耀文坛 。
注释
丁君:即丁玲(1904-1986),原姓蒋,名炜,字冰之,笔名丁玲,湖南临澧人,著名现当代女作家 。
如磐(pán):磐,大石头 。如磐,沉重的样 。重(chóng)楼:重,重叠,层叠 。重楼,层楼,高楼 。
导:引导 。九秋:指秋季九十天,意为肃杀 。
瑶瑟(sè):瑟,古弦乐器 。瑶瑟,亦称锦瑟,用珠玉装饰的瑟 。凝尘:尘封 。清怨绝:唐·韦庄《章台夜思》:“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即清凄哀怨的曲调绝断 。
高丘:指文坛 。
创作背景 丁玲的有个性的写作才华和对进步文化的热忱,使鲁迅很是赏识 。1933年5月14日,丁玲在上海寓所被捕,六月谣传她已被害(事实上并没有遇害) 。鲁迅听到谣传后,便做了这首诗 。
赏析 首句“如磐夜气压重楼,剪柳春风导九秋”描写了当时国民**的**和对进步文化打压的气氛 。夜气沉沉,像大石头般的沉重,仿佛要压塌了重重的高楼;春天刚刚逝去,那曾吹出柳叶的春风去却直接把大地导入了萧瑟的秋天 。对当时的文化统治气氛的描写,鲁迅在写给友人的信中,也是通过如诗中所表现的这样的手法,通过对天气的描写来隐喻,如在1933年6月18日致姚克的信中说:“近来天气大不佳,难于行路,恐须蛰居若干时,故不能相见 。”“又在同日致曹聚仁的信中说:“近来的事,其实也未尝比明末更坏,不过交通既广,智识大增,所以手段也比较的绵密而且恶辣 。”透过作者鲁迅在诗中描绘的场景,可以感受到压抑和萧瑟的秋气 。
“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丘”句,抒发了作者鲁迅对丁玲的才华的赏识和惋惜、悲痛之情 。瑶瑟,联想到屈原的《远游》中“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句中的湘灵来 。丁玲是湖南人,她的富有才华的写作,使鲁迅自然而然地想起湘灵来 。然而,斯人已逝,湘灵和丁玲均已逝去,使得玉制的华贵的瑶瑟,因无**拨而蒙上了灰尘,再也发不幽怨的乐声了 。可惜的是,在湘楚的高山上,再也看不到那贤德的人才 。“可怜无女耀高丘”句,是鲁迅化用了屈原《离骚》“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句,“无女”是屈原哀楚国无贤德之人的意思 。鲁迅化用此句,正是对丁玲才华和品行的肯定,表达了作者为中国失去这样有才华的女作家而感到痛惜 。据鲁迅好友许寿裳回忆,他曾问鲁迅最喜欢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 。鲁迅回答他的是“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绁马;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女”是理想的化身,鲁迅以“女”自比 。而在《悼丁君》诗中,鲁迅以“女”比丁玲,由此进一步说明鲁迅对丁玲的赏识 。全诗巧用《楚辞》,善翻典故,贴切自然,不露痕迹,既显得含蓄委婉,又便于释愤抒情 。一、二句从自然景象落笔,首先呈现了重压,窒息、凄清、索漠的感觉;以自然气候喻社会气候,状写国民**统治的黑暗与残酷,既贴切自然,又反衬出社会气侯的险恶 。一个“压”字,一个“导”字,形象而鲜明地突出了国民**势力的凶顽、社会现实的黑暗 。三、四句,紧扣诗题,突出一个“悼”字,活用典故,寓意深刻 。“凝”、“绝”、“耀”几个动词的运用,十分准确形象,烘托了气氛,突出了内容,寄托于情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