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将军宅芦管歌原文、作者( 二 )


以下十二句写裴将军宅中酒宴之间吹奏芦管 。前四句先点出“辽东将军长安宅”这一地点及高堂美女、佳宾满座的环境,然后以“啾飕”、“窈窕”形容芦管声调之美妙,井与洞箫、横笛比较来突出其美妙 。宴中之人只觉其动听,而不觉其清悲,与上文比较,已另是一副笔调 。次四句接上文仍以时间为线索,进一步描绘芦管声调之巧:不仅使《折杨柳》、《落梅花》等名曲为之逊色,而且使陌上杨柳、园中梅花为之惊动,诗人巧妙地运用双关手法,把对曲调的描写与对景物的想象结合起来,既构成优美的意境,又突出了芦管曲调的无与伦比 。诗的最后四句仍以时间为线索,写更阑人静,而宾主都没满足,在人们的这种反映中进一步突出芦管音调之动人 。芦管在无休无止地吹下去,诗歌也就在这种无休无止的芦管声调中结束 。
这首诗写芦管,分两方面来写 。前幅八句与的是海树萧条、严霜满天、月色苍苍那样一个边地环境中的芦管声,其声凄清悲凉,传达的是戍边战士的忧愁;后幅十二句写的是珠帘高卷、红烛罗列、佳宾满座那样一个将军宅地中的芦管声,其声美妙精巧,传达的是将军高官们的欢娱 。辽东戍边是无止无休的,宅中酒宴也是无止无体的,二者通过“芦管”贯穿起来而又在客观上形成鲜明对照 。辽东将军而于长安宅中作乐,洞箫、横笛听得腻了,边地的芦管便成了他们最为新巧别致的助酒之物,讽刺之意是富于笔端的 。这首诗前半写芦管声,而以边地景物来烘托,以言其“清且悲”;后半写芦管声,而以“会佳客”、“客未回”、“听未足”为线索,以芦管与箫、笛之类乐器,与《折杨柳》、《落梅花》之类乐曲比较并以对景物的想象来渲染,以言其“窈窕”精巧,手法是很高明的 。全诗深宏阔大,波澜起伏,意境深远苍凉与清幽婉秀叠用交错 。
作者 【裴将军宅芦管歌原文、作者】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 。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 。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 。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 。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