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崩乐坏的历史背景和具体事件

【礼崩乐坏的历史背景和具体事件】

礼崩乐坏的历史背景和具体事件

文章插图
礼崩乐坏 ( lǐ bēng yuè huài ) 解 释 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出 处 清·章炳麟《与简竹居书》:“中唐以来,礼崩乐坏,狂狡有作,自己制则,而事不稽古 。” 用 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古代把礼当作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把乐作为教化的规范 。礼崩乐坏形容社会纲纪紊乱,骚动不宁的时代 。例:春秋末期子产在郑国为相,正当“王纲解纽”、“礼崩乐坏”的混乱时代,夫三代之末,武王克商,立周镐京 。周公东征,宗法分封 。侯封空桑之域,地据少昊之墟,其号曰鲁 。鲁者,海内之膏腴,天下之冲要 。负泰岱,面凫、峄,傍龟、蒙,临河、济 。发居商奄,府治陬邑,岁计八百,世传卅四 。世初,伯禽赴鲁就政,变其俗,革其礼,平徐抑淮 。继之,炀公筑茅阙门,孝公问训固实 。兵拥千乘之盛,住列班首之尊 。周礼在鲁,众藩来朝 。时为列国之盛邦也 。尔其中周之时,王纲解纽,国柄失持 。幽、厉伤政,王令不行 。春秋迭代,兵钤无常 。群雄并起,“尊王”意在专国;诸侯争霸,“攘夷”实为分疆 。礼崩乐坏,周室衰微 。天下不宁,鲁患亦兴,隐、桓之弑,庆父之难,三桓操柄,阳虎政变 。鲁君如寄,公室不张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