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程?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程有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一、20世纪50年代
1、经济发展方面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当时排名在前的依次为美、欧、苏、日,我们取当时日本人均GDP110美元为我们参照的现代化的标准值,则1952年时,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当时现代化进程的22.7% 。
2、农业发展方面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劳动力比率为83.50%,城市化水平为10.60%,按照日本为标准,在社会结构转型方面的现代化程度为30.10% 。取欧洲和苏联的中值,中国1952年时社会结构转型方面的现代化水平大约在20%的水平上 。
3、教育发展方面
1950年前后适龄青年大学入学率、成人识字率、平均预期寿命、医疗卫生服务普及率等方面的数据很难取到,基本上没有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发展方面的现代化水平至多处于10%的水平上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处于当时现代化水平的21% 。
二、1949年-1978
1、经济体制发展方面
对资源、产品和劳动力,甚至许多消费资料,我们采取了计划分配的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实行了国有和集体所有制;农村,在公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之间,调动资源和分配利益的层次多次上下调整,去留自留地也多次变动 。
2、对外经济关系、科学技术等方面
对外经济战略上,我们走了一条进口替代和自我封闭循环的道路 。这样的体制和道路使我们从1949年到改革开放初的社会经济发展遭受了重大的损失 。
3、社会发展方面
从10%推进到了近29%的水平上,30年中推进了20个百分点,特别是在成人识字率、平均预期寿命等方面指标的现代化成就非常显著 。
三、1978年-2008年
1、经济发展方面
经济增长速度约为9.3%,GDP总量约30万亿元人民币,中国GDP的规模也从1978年占世界总量的不到1%上升到6% 。第一次现代化人均GDP水平约为6500美元,中国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51% 。
2、经济结构方面
第一产业GDP比率在总量的10%以内,第二产业的比率要比通常其他国家平均35%的水平高15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比平均55%的水平低16个百分点,工业化内部结构偏差非常大 。将服务业作为现代化的标志,中国在经济结构方面完成了现代化的79.4% 。
3、社会结构方面
统计上中国农业劳动力的比率为40%左右,估计实际的农业劳动力比率可能为30%,城市人口比率为46%左右,分别为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国家10%和80%水平的77%和57.5% 。综合来看,社会结构转型方面完成了第一次现代化进程的67.6% 。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程?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未来现代化的几项任务 :
1、GDP差距与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决不能动摇 。
发展是硬道理,并没有过时,在未来的30年中,紧紧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决不能有丝毫的动摇 。经济稳定快速增长是经济发展水平方面能否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
2、第三产业能不能快速发展事关全局 。
从经济结构转型的目标和任务看,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将决定经济结构转型方面能否完成现代化 。1949年后,经济结构方面,第二产业发展超前,而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因此,如果不从战略、体制和政策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扩大第三产业比例将非常艰难 。
3、人口城市化和就业结构非农业化至关重要 。
从社会结构转型的目标和任务看,在社会结构转型方面,转移农业领域中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包括推进目前已经滞后的城市化,还有第二产业劳动力向第三产业领域的转移,是中国能不能完成社会结构转型方面现代化的最困难的工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