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各位,明日黄花与昨日黄花的区别何在


请问各位,明日黄花与昨日黄花的区别何在

文章插图
书中“名师会诊”一栏里 , 几位老师就“明日黄花”和“昨日黄花”的出典 , 演变 , 应用和思维特点 , 作了极明白的论述 。末尾编者总结说 , “不妨让明日黄花和昨日黄花共存 , 自由竞争 , 让语言自由发展 。”其理甚明 , 本来不需再来多嘴 。但是归来仔细一想 , 似乎还有申论之处 。可惜当时囊中羞涩 , 未能购得该书 , 现已无法称引各位老师的先见 。让语言自由发展 , 那还有错儿!反正您也没有办法让它不自由发展 。语言是社会的共产 , 没有人能对它实行独裁 。但是 , 一个人的言语跟语言不是同一回事儿 , 所以我们需要学习 , 使我们说话、作文言之成理 , 可通 , 可懂 。这个由多数人使用、可以被领会的符合系统便是语言 。这里有一个基本的要素 , 就是系统 。作为一个系统 , 它有自身的规则——词法 , 语法和文法 。虽说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 , 但若不顾词法、语法地随手乱用 , 甚至违反词法、语法地随手乱用 , 必将造成一个后果 , 即在言语上不可通 , 在意义上不可懂 。这无疑是最伟大的个人主义的表现!在这个穿衣、恋爱都要张扬个性的时代 , 我们还能说什么呢!“万事到头都是梦 , 休休 , 明日黄花蝶也愁 。”在苏东坡这首重阳节所作的诗中 , “明日黄花”之意甚明 , 无需注释我们也能理会到是指过了时节的东西 。为什么呢?因为有具体的情景和语境 。若这首诗是作在端五节的 , 便不可解了 。可见词语的意义不是孤立的 , 它往往因具体的语境而发生新意义 , 这个新意义离开了那个具体的语境是不能成立的 。赋有巧思 , 又能对语言文字驾驭自如的人 , 往往能利用具体的语境对一寻常的词汇注入不寻常的意义 , 使之鲜明 , 生动 , 耐人寻味 。我们想不到 , 却能想得懂 。对于这种高超的艺术 , 我们只能表示佩服 。“明日黄花”一语 , 在诗中意义鲜明 , 但作为一个独立的词汇 , 本身不具有完整的意义 , 因此不宜作为成语使用 。阉割前人的诗句 , 制作哑谜 , 几乎是老辈文人的通病 , 美其名曰“用典” 。熟不知这样阉割得来的词语 , 不是玑珠 , 而是睾丸 。玩弄这样的“睾丸” , 乃是古今喜欢“掉书袋”的文人的炫才故伎 。我并不反对使用“明日黄花” , 只要您用得象苏东坡一样让人可以意会 , 让人不伤脑筋 , 就谢天谢地了!凡人说话作文 , 皆有一定的对象 。若您的“明日黄花”是送给苏辙看的 , 或是送给作过《苏东坡传》的林语堂先生看的 , 当然不是问题 。若是送给我们看的 , 还需照顾一下我们只受过普及教育的文化水平 。典故不妨用 , 但不宜滥用 。我们并不象白居易那样固执 , 诗文必求老妪能解 。试举一例 。退避三舍 , 一个十分常见的成语 , 不算僻典 , 似乎可以大用 。但如仅言被动的退避 , 只取退避之意 , 便可直曰:“退避” 。缀以“三舍” , 便成蛇足 。试想若是出于恐惧的逃亡 , 虽千里万里避之犹恐不及 , 又何止于区区的四十五公里呢?因此 , 只有当暗含“出于前因的 , 主动的 , 有限度的”之意时 , 方与原典贴合 , 用之 , 言简意赅 , 才有意味儿 。再如 , 鲁迅先生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 , 俯首甘为孺子牛 。其中“千夫指” , “孺子牛” , 皆有出典 , 但不知典故的人 , 也能理解诗意 , 且不会误解 。知道典故的人 , 则能理解更深 。这样使用成语典故 , 才算是恰当得体 。几位老师对“明日黄花”和“昨日黄花”的主张虽然不同 , 但都认为“昨日黄花”是由对“明日黄花”一词的误用而来 , 而且认为这种误用有一定的合理性 , 并已被广泛的接受 。我认为这种合理性很值得推敲 , 被接受更值得研究 。所以会有这种误用 , 正说明“明日黄花”独立存在时含有逻辑矛盾 , 也证明“明日黄花”一词不宜作为成语使用 。但是 , “明日黄花”的失当 , 不能说明“昨日黄花”的得当 。“昨日黄花”也同样含有着逻辑矛盾 , 语义模糊 。因为 , 逻辑上讲 , “昨日黄花”与“明日黄花”一样 , 是否过时 , 要看今天是什么日子 。如果今天还是重阳节 , 那“昨日黄花”不仅没有过时 , 反而恰是方兴未艾 。如果今天是重阳节的后一日 , 那“昨日黄花”正是盛开之时 。若云“昨日”含有“过去的” , “过时的”意思 , 所以“昨日黄花”顺理成章 , 符合思维习惯 , 则“昨日”二字足矣 , 何必再曰“黄花” 。续此狗尾 , 不明不白 , 反生误解 。曰:“昨日红花”或“昨日蝗虫” , 岂不更好?所以“昨日黄花”的广泛传播 , 并非由于它的逻辑优势 , 恰恰是由于传播者的逻辑劣势 , “想当然耳”!所以 , 我的意见是:“昨日黄花”与“明日黄花”同样都是病词 , 含意模糊 , 用法也应相当 , 那就是要用得让人可以意会 , 不伤脑筋!在这一点上 , “昨日黄花”无稽可查 , 等于自编的黑话 , 其价值反在“明日黄花”之下 。不要轻视一句误语儿 , 言语混乱是心智混乱的表现 。不要总说习惯成自然 , 不要总说约定俗成 , 不要美化以讹传讹 , 不要鼓励想当然的逻辑 , 不要把常见的现象合理化!语言是一切文化的根 , 是思维的工具 。古代的中国人有高超的辩证法 , 而逻辑却十分幼稚 。这不能不说和汉语的特点有关 。汉语词汇的意会性 , 内涵、外延的不确定性 , 都不利于逻辑思维的养成 。汉语是一种高度优雅的艺术语言 , 它在进行严密的推理论证时见拙于西洋文字 , 但它所能够创造的美妙优雅的意境 , 是西洋文字无法企及的 。我们尊敬它 , 珍爱它 , 愿每一位学习汉语的人 , 怀着虔敬心情 , 以谦逊态度使用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