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佳人
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全诗是什么?】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
诗的主人公是一个战乱时被遗弃的女子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人物画廊中,这是一个独特而鲜明的女性形象 。
诗一开头,便引出这位幽居空谷的绝代佳人,接着以“自云”领起,由佳人诉说自己的身世遭遇 。她说自己出身于高门府第,但生不逢时,赶上了社会动乱;兄弟虽官居高位,但惨死于乱军之中,连尸骨也无法收葬 。在这人情世态随着权势转移而冷暖炎凉的社会里,命运对于不幸者格外冷酷 。由于娘家人亡势去,轻薄的夫婿无情地抛弃了她,在她的痛哭声中与新人寻欢作乐去了 。社会的、家庭的、个人的灾难纷至沓来,统统降临到这个弱女子头上 。女主人公的长篇独白,边叙述,边议论,倾诉个人的不幸,慨叹世情的冷酷,言辞之中充溢着悲愤不平 。尤其是“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的比喻,“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的对照,使人想见她声泪俱下的痛苦神情 。
但是,女主人公没有被不幸压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吞下生活的苦果,独向深山而与草木为邻了 。诗的最后六句,着力描写深谷幽居的凄凉景况 。茅屋需补,翠袖称薄,卖珠饰以度日,采柏子而为食,见得佳人生活的清贫困窘;首不加饰,发不插花,天寒日暮之际,倚修竹而临风,表现她形容憔悴和内心的寂寞、哀怨 。无论从物质从精神来说,佳人的境遇都是苦不堪言的 。幸而尚有一个勤快的侍婢,出则变卖旧物,归则补屋采食,与主人相依为命,否则,那将是何等孤苦难耐啊!
诗人在用“赋”的手法描写佳人孤苦生活的同时,也借助“比兴”赞美了她高洁自持的品格 。固然,“牵萝补茅屋”——那简陋而清幽的环境,“摘花不插花”——那爱美而不为容的情趣,已经展示出佳人纯洁朴素的心灵;但“采柏动盈掬”和“日暮倚修竹”的描写,却更将佳人形象与“竹”、“柏”这些崇高品质的象征联系起来,从而暗示读者:你看这位时乘命蹇的女子,不是很象那经寒不凋的翠柏和挺拔劲节的绿竹吗?同样,“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两句也是象征女主人公的高洁情操的 。出山水浊是在山水清的陪衬,核心在于一个“清”字 。诗人是要用山中泉水之清比喻空谷佳人的品格之清,与“倚竹”、“采柏”是出于同一机杼的 。
命运是悲惨的,情操是高洁的,这是佳人形象的两个侧面 。诗人刻画人物的这两个侧面,在行文上采用了不同的人称 。叙述佳人命运,是第一人称的倾诉,语气率直酣畅;赞美佳人品格,是第三人称的描状,笔调含蓄蕴藉 。率直酣畅,所以感人肺腑,触发读者的共鸣;含蓄蕴藉,所以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 。两者互相配合,使得女主人公的形象既充满悲剧色彩又富于崇高感 。
关于这首诗的作意,清人黄生认为:“偶有此人,有此事,适切放臣之感,故作此诗 。”诗作于乾元二年(759)秋季,那是安史之乱发生后的第五年 。早些时候,诗人不得已辞掉华州司功参军职务,为生计所驱使,挈妇将雏,翻过陇山,来到边远的秦州 。杜甫对大唐朝廷,竭忠尽力,丹心耿耿,竟落到弃官漂泊的窘境 。但他在关山难越、衣食无着的情况下,也始终不忘国家民族的命运 。这样的不平遭际,这样的高风亮节,同这首诗的女主人公是很有些相象的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杜甫的《佳人》,应该看作是一篇客观反映与主观寄托相结合的佳作 。
推荐阅读
- 你如何看待《二十四孝图》中的“孝”的例子和观念?
- 心有灵犀的词汇!要搞笑!类似于”植物大战僵尸“”含笑半步颠“这种!
- 欧洲冠军杯直播节目片头曲···一首很好听的交响乐是什么 ?
- 火遁·豪火球术,大火球术和水遁·水龙弹之术的结印。
- 请问比较大的有名的耽美论坛有哪些?露西弗俱乐部?翼梦舞城?还有没有?主要求专门是耽美的网站……
-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的艺术成就
- 电脑启动经常出现0xc000014c怎么办 方法如下
- 猫腻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猫腻”呢?
- 急求“适合小型晚会用的互动游戏”
- 墨宝诗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