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什么是登革热?怎么防治?


请问什么是登革热?怎么防治?

文章插图
【请问什么是登革热?怎么防治?】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 , 高热 , 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 , 极度疲乏 , 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病因(一)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 未发现健康带病毒者 。(二)传播媒介:伊蚊 , 已知12种伊蚊可传播本病 , 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 。(三)易感人群:在新疫区普遍易感 。症状潜伏期5~8d 。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分为典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3型 。一、典型登革热 。1.发热:所有患者均发热 。起病急 , 先寒战 , 随之体温迅速升高 , 24小时内可达40℃ 。一般持续5~7d , 然后骤降至正常 , 热型多不规则 , 部分病例于第3~5d体温降至正常 , 1日后又再升高 , 称为双峰热或鞍型热 。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 。2.全身毒血症状:发热时伴全身症状 , 如头痛、腰痛 , 尤其骨、并节疼痛剧烈 , 似骨折样或碎骨样 , 严重者影响活动 , 但外观无红肿 。消化道症状可有食欲下降 ,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脉搏早期加快 , 后期变缓 。严重者疲乏无力呈衰竭状态 。3.皮疹:于病程3~6日出现 , 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 , 也有猩红热样皮疹 , 红色斑疹 , 重者变为出血性皮疹 。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和头面部 , 多有痒感 , 皮疹持续5--7日 。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4.出血: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 , 如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 。二、登革出血热 。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 。三、登革休克综合征 。具有典型登革热的表现;在病程中或退热后 , 病情突然加重 , 有明显出血倾向伴周围循环衰竭 。表现皮肤湿冷 , 脉快而弱 , 脉压差进行性缩小 , 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 , 烦燥、昏睡、昏迷等 。病情凶险 , 如不及时抢险 , 可于4~6小时内死亡 。所有典型登革热患者均发热 。起病急 , 先寒战 , 随之体温迅速升高 , 24小时内可达40℃ 。一般持续5~7日 , 然后骤降至正常 , 热型多不规则 , 部分病例于第3~5日体温降至正常 , 1日后又再升高 , 称为双峰热或鞍型热 。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 。发热时伴全身症状 , 如头痛、腰痛 , 尤其骨、并节疼痛剧烈 , 似骨折样或碎骨样 , 严重者影响活动 , 但外观无红肿 。消化道症状可有食欲下降 ,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脉搏早期加快 , 后期变缓 。严重者疲乏无力呈衰竭状态 。患者于病程3~6日出现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 , 也有猩红热样皮疹 , 红色斑疹 , 重者变为出血性皮疹 。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和头面部 , 多有痒感 , 皮疹持续5~7日 。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 , 如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 。其他 多有浅表淋巴结肿大 。约1/4病例有肝脏肿大及ALT升高 , 个别病例可出现黄疸 , 束臂试验阳性 。轻型登革热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 , 短期发热 , 全身疼痛较轻 , 皮疹稀少或无疹 , 常有表浅淋巴结肿大 。因症状不典型 , 容易误诊或漏疹 。重型登革热 早期具有典型登革热的所有表现 , 但于3~5病日突然加重 , 剧烈头痛、呕吐、谵妄、昏迷、抽搐、大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瞳孔散大等脑膜脑炎表现 。有些病例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 。防登革热 , 最主要的措施是杀灭蚊虫 , 清除蚊虫孳生地 , 同时做好个人防护 , 防止蚊虫叮刺:1、消灭蚊幼虫:发动学生、家庭妇女 , 家家户户齐动手 , 倾倒盛养富贵竹、万年青……的花瓶、花盆中积水 , 清洗根部 , 3-5天换水一次 。在花盆假山中放养鱼 , 吞食蚊幼虫 。大面积积水可加入汽油 , 使幼虫窒息死亡 。2、消灭成蚊:1)室内交替使用“泰康”、“奋斗呐”喷杀 。喷杀的地方是房屋阴暗处 , 窗帘布、墙裙等 。室外可用“菊素灵”喷杀 。这些药物也可杀灭苍蝇、蟑螂、蚊子等昆虫 。2)做好个人防护:睡觉时要挂蚊帐或点燃蚊香 , 涂驱蚊油防蚊 。蚊帐可用“泰康”、“奋斗呐”浸泡 , 凉干再挂 , 杀灭成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