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梅兰芳的故事

1、梅派形成初期
京剧形成初期,以梅巧玲为代表的一代老前辈艺术家开启了京剧男旦艺术的篇章 。梅巧玲开创的梅派艺术,对京剧旦角表演艺术的提高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成为了梅派男旦的重要奠基人 。到第二代梅派传人梅巧玲之子梅竹芬承父衣钵,良好地继承了梅巧玲的唱法,他对梅派艺术的传承功不可没 。
2、梅派的创立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梅巧玲之孙梅兰芳继承并发展了梅派艺术,当时的男旦艺术在京剧史上出现了“梅尚程荀”四大名旦,让整个京剧发展步入了巅峰时期,这是京剧走向兴盛的重要标志 。
梅兰芳旦行立派也是从“梅派”开始的,而京剧行当中梅兰芳最擅演的是“旦”,故梅兰芳是中国旦角创艺立派的第一人 。
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龄、性格又可细分为许多行当,饰演大家闺秀和有身份的妇女称为“正旦”,正旦在京剧中俗称“青衣”,这就是因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长衫而得名 。京剧《窦娥冤》中的女主角窦娥就是典型的青衣角色 。青衣的表演庄重娴静,秀雅柔婉,以唱功为主,一般说来,青衣的唱腔旋律优美,细腻婉转 。
梅兰芳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集京剧旦角艺术之大成,融青衣、花旦、刀马旦行当为一炉,创造出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唱腔,世称“梅派”,影响很大 。
3、梅派的创新
梅兰芳所创新的京剧梅派艺术,不仅是中国京剧与整个中国戏曲艺术的高峰,而且还位列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梅派艺术的发展,自是得益于时代的机遇,当时北京精英荟萃,戏楼茶馆云集,在梅兰芳缀玉轩聚集的 “梅党”也各显其长,盛举共襄,进而成就了当时梅兰芳的梅派艺术 。
4、艺术戏剧融合
中国戏剧在服装、道具、化装、表演上综合起来可以说是活动的水墨画,梅兰芳深知应该从绘画中吸取对戏剧有帮助的养料 。于是他研习作画并向一些绘画名家求教,其中包括齐白石,而齐白石又非常喜爱梅兰芳的戏剧 。
齐白石对梅兰芳而言是亦师亦友 。梅兰芳将艺术和生活,和兴趣走到了一起,让中国传统书画走进戏剧,扩展了艺术领域,同时将原有的艺术壁垒打破,开创出新的出路,并将这种新式事物传到了国外 。

关于梅兰芳的故事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励志小故事
梅兰芳出生在一个京剧世家 。他的祖父梅巧玲是早期京剧的名演员,是演旦角的 。父亲梅竹芬也是京剧演员,
伯父梅雨田是有名的琴师和笛师,为京剧、昆曲伴奏,会戏很多 。梅兰芳在长辈的熏陶下,从小就喜欢看戏、听戏 。
八岁的时候,他开始学戏了,学的也是旦角 。男孩子学旦角,扮演女角色,唱、念、做,都要模仿女性,用假嗓唱、假嗓说 。这就需要刻苦练习 。一开始他的天赋条件并不好 。有时候一出戏,老师教了多时,他还没有学会 。有一次,一位老师见他学得慢,生气地说:“不行,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
梅兰芳脸红了 。他下决心一定要学出样子来,就用心琢磨、反复学 。一段唱,一般唱六七遍就会了,他却要唱二三十遍 。渐渐地,他练出了一条又宽又亮又圆润甜美的好嗓子,唱出来让人特别爱听 。成名之后,他有一次又见到最早教过他的老师 。老师不好意思地说:“我那时候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您别这么说 。”梅兰芳说,“我受您的益处太多了,当初要不是挨您一顿骂,我还不懂得奋发上进呢!”
梅兰芳小时候,眼睛有点近视,眼皮下垂,眼珠也缺少神气 。而旦角在台上的眼神特别重要 。怎么办呢?后来他养了几只鸽子 。每当鸽子飞起来后,他就用眼睛随着鸽子飞翔而转动,越望越远 。这样天长日久,他的眼睛,毛病没有了,变得特别有神,直到老年,在舞台上演出,还是光彩照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