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如何赏析


1、原文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
2、注释
鹿门:山名,在襄阳 。
昼已昏:天色已黄昏 。
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 。《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 。”喧:吵闹 。
余:我 。
开烟树:指月光下,原先烟雾缭绕下的树木渐渐显现出来 。
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 。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拒绝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
岩扉:指山岩相对如门 。
幽人:隐居者,诗人自称 。
3、译文
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在山谷中回响,渔梁渡口处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
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
鹿门山在月光映照下山树渐渐显现出来,好似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
相对的山岩和松间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居的人在此来来去去 。
4、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诗 。一二句写鱼梁洲渡头日暮十分喧闹,并以此衬托衬托诗人沉静和洒脱超俗的胸怀 。三四句写人们归家,诗人去鹿门,写出了世人与诗人不同的归途 。五六句写月光照耀,夜登鹿门山的情景,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 。最后两句写庞公隐居之所,岩壁门外,松径寂寥,只有诗人与山林相伴,与尘世隔绝,诗人恬淡超脱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
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
第二联,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 。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 。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中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 。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 。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 。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的诗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