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译文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文章插图
戴天山:又名大康山、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 。这首诗是李白早年的作品 。李白早年在戴天山大明寺读书 。后来,李白因坐永王李璘事入狱,流放夜郎,遇赦,漂泊浔阳、金陵、宣城、历阳等地 。杜甫在成都于肃宗上元二年(761),因“近无李白消息”,写了一首《不见》诗怀念李白,担心他在外会闯祸,盼他早日归还“匡山”故乡 。诗曰:“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次年,李白便死于安徽当涂 。李白早年即富有才华,他在大匡山读书时,就描绘了这样一幅色彩鲜明的访问道士不遇图 。道士姓名,不得而知 。通篇着意于写景,真实自然,并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道士世外桃源的优美生活境界 。全诗分为三个层次,前四句为一个层次,五、六两句为二个层次,最后两句为一个层次 。前四句是写诗人拜访道士途中听耳闻目睹 。诗人沿着小溪而行,沿路两旁 。桃花盛开,花瓣上挂满露珠 。这说明诗人一大早,就出门而行 。小溪流水淙淙,与狗吠之声,响成一片,形成了一种别有情趣的乐章 。道士的处所,路程还不近呢 。诗人从早走到中午时分,尚且没有听见道士敲钟的声音,只见树丛的深处,不时有麋鹿出没 。这两句的妙处,暗示道士不在道院,为最后两句设下伏笔 。以上四句.把道士远离人间闹市的那种清新幽静的环境,逼真地摹写出来 。前两句写狗吠声声,溪水淙淙,桃花含露,是诗人早上的所见听闻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两句,是写中午时分的耳闻目睹 。时间不同,地点各异,诗人所描写的见闻,也各不相同 。在这里,时间和空间感 。异常清晰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两句,是写道士处所的近景,野竹参天,与青气融为一体,从碧绿的山峰间飞流直下的瀑布,形成了一种优美壮观的奇境 。飞、挂二字,是写瀑布飞流直下的动的画面.“野竹分青霭”的“分”字,表面是写野竹参天,把空中的青色云气隔开,实则是说翠竹参天,和青色的云气 。所以,这两句写景,既可以看出道院这一片净土的淡泊与高洁,又可以体味到诗人造访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怀 。结尾两句“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诗人通过问讯的方式,从侧面写出“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寄写“不遇”的惆怅,用笔略带迂回,感情亦随势流转,久久不绝 。前人评论这首诗时说:“全不添入情事,只拈死‘不遇’二字作,愈死愈活 。”(王夫之《唐诗评选》)“无一字说道士,无一句说不遇,却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 。”(吴大受《诗筏》)道出了此诗妙处
【译文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