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三首原文、作者( 六 )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慨叹昭王已死,没有人再洒扫黄金台,实际上是表明他对唐玄宗的失望 。诗人的感慨是很深的,也是很沉痛的 。
以上十二句,都是承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对“行路难”作具体描写的 。既然朝廷上下都不是看重他,而是排斥他,那么就只有拂袖而去了 。“行路难,归去来!”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只有此路可走 。这两句既是沉重的叹息,也是愤怒的** 。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对功业的渴望,流露出在困顿中仍然想有所作为的积极用世的热情,他向往象燕昭王和乐毅等人那样的风云际会,希望有“输肝剖胆效英才”的机缘 。篇末的“行路难,归去来”,只是一种愤激之词,只是比较具体地指要离开长安,而不等于要消极避世,并且也不排斥在此同时他还抱有它日东山再起“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 。
其三
此篇纯言退意,与第一篇心情有异 。通篇以对比手法,前四句言人生须含光混世,不务虚名 。中八句列举功成不退而殒身者,以为求功恋位者诫 。最后赞成张翰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 。一篇之意三层而两折 。言虚名无益,是不否定事功之意 。而功成则须及时退身,一为避祸,二求适意自由 。这是李白人生哲学的基调 。
此篇用典频繁,但不是自比古人,而是通过对古人的评论表达出至为复杂的心情 。首先对许由、伯夷与叔齐的弃世提出非议,可见前两首所说的“济沧海”“归去来”并非心甘情愿;可是,接着又对伍员、屈原、陆机、李斯之殒身**表示不满 。弃世既不符合他的人生理想,济世又深感世情险恶,两边都不是他原意选择的出路 。正因为如此,李白的“行路难”才有别于鲍照等人,具有更深刻的悲剧性 。不用说,诗中引用历史教训也出于现实感受 。
如果说第二首用典主要是揭露宫廷的**,此首则在揭露宫廷**的黑暗和险恶,两方面都是诗人在长安宫廷的切身感受,也是他不得不辞官的理由 。最后他对及时身退的张翰表示赞赏,正如前两首的结尾一样,不过是无可奈何之下的强自宽解,也是对现实表示**的激愤之词 。“且乐生前一杯酒”,犹如“直挂云帆济沧海”,神仙和酒原是李白排除忧愤的两**宝 。但他还说过“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举杯消愁愁更愁”,无论仙与酒都无济于事,原因就在于他的人生态度始终是积极的 。这种执著于现实人生的积极态度,既是李白悲剧深刻性之所在,也是李白诗歌永恒生命力之所在 。
鉴赏 “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 。李白《行路难》共三首,蘅塘退士辑选其一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