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雾都孤儿看狄根斯对儿童的关注


从雾都孤儿看狄根斯对儿童的关注

文章插图
作者简介 ······ 查尔斯·狄更斯生于英国朴次茅斯一个贫苦家庭 。他一生写有十多部长篇小说,被称为杰出的语言大师 。他擅长运用讽刺、幽默和夸张的手法,他笔下的人物风貌和语言风格,都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 。《雾都孤儿》(即《奥立弗·退斯特》)是狄更斯的一部伟大的社会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雾都孤儿》是狄更斯第二部长篇小说 。这位年仅二十五岁的小说家决心学习英国现实主义画家威廉·荷加斯(William Hogarth,1697一1764)的榜样,勇敢地直面人生,真实地表现当时伦敦贫民窟的悲惨生活 。他抱着一个崇高的道德意图:抗议社会的不公,并唤起社会舆论,推行改革,使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贫民得到救助 。正因为如此,狄更斯历来被我国及前苏联学者界定为“英国文学上批判现实主义的创始人和最伟大的代表” 。对此,我有一些不同的见解:文学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必然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但是,我们决不能把反映现实的文学都说成是现实主义文学,把“现实主义”的外延无限扩展 。事实上,作家运用的创作方法多种多样,因人而异,这和作家的特殊气质和性格特点密切相关 。狄更斯的创作,想像力极为丰富,充满诗的激情,他着意渲染自己的道德理想,处处突破自然的忠实临摹,借用一句歌德的话:它比自然高了一层 。这和萨克雷、特洛罗普等坚持的客观 。冷静、严格写实的方法有显著的区别 。试以《雾都孤儿》为例,(一)个性化的语言是狄更斯在人物塑造上运用得十分出色的一种手段 。书中的流氓、盗贼、妓女的语言都切合其身份,甚至还用了行业的黑话 。然而,狄更斯决不作自然主义的再现,而是进行加工、提炼和选择,避免使用污秽、下流的话语 。主人公奥立弗语言规范、谈吐文雅,他甚至不知偷窃为何物 。他是在济贫院长大的孤儿,从未受到良好的教育,所接触的都是罪恶累累、堕落不堪之辈,他怎么会讲这么好的英文呢?这用“人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无法解释的 。可见,狄更斯着力表现的是自己的道德理想,而不是追求完全的逼真 。(二)在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中,故事情节往往是在环境作用下的人物性格发展史,即高尔基所说的“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 。然而,狄更斯不拘任何格套,想要多少巧合就安排多少巧合 。奥立弗第一次跟小偷上街,被掏兜的第一人恰巧就是他亡父的好友布朗罗 。第二次,他在匪徒赛克斯的劫持下入室行窃,被偷的恰好是他亲姨妈露丝·梅莱家 。这在情理上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 。但狄更斯自有天大的本领,在具体的细节描写中充满生活气息和激情,使你读时紧张得喘不过气来,对这种本来是牵强的、不自然的情节也不得不信以为真 。这就是狄更斯的艺术世界的魅力 。(三)狄更斯写作时,始终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想象力”(Sympathetic imagination),即使对十恶不赦的人物也一样 。书中贼首、老犹太费金受审的一场始终从费金的心理视角出发 。他从天花板看到地板,只见重重叠叠的眼睛都在注视着自己 。他听到对他罪行的陈述报告,他把恳求的目光转向律师,希望能为他辩护几句 。人群中有人在吃东西,有人用手绢扇风,还有一名青年画家在画他的素描,他心想:不知道像不像,真想伸过脖子去看一看……一位绅士出去又进来,他想:准是吃饭去了,不知吃的什么饭?看到铁栏杆上有尖刺,他琢磨着:这很容易折断 。从此又想到绞刑架,这时,他听到自己被处绞刑 。他只是喃喃地说,自己岁数大了,大了,接着就什么声音也发不出来了 。在这里,狄更斯精心选择了一系列细节,不但描绘了客观事物,而且切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他极其丰富的想像力 。他运用的艺术方法,不是“批判现实主义”所能概括 的 。我倒是赞赏英国作家、狄更斯专家乔治·吉辛(George Giss-ing,1857—1903)的表述,他把狄更斯的创作方法称为“浪漫的现实主义”(romantic realism) 。我认为这一表述才够准确,才符合狄更斯小说艺术的实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