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的由来


【越剧的由来】“越剧”起源于“落地唱书” , 后又有称为“女子科班”、“绍兴女子文戏”、“的笃班”、“草台班戏”、“小歌班”、“绍兴戏剧”、“绍兴文戏”、“髦儿小歌班”、“绍剧”、“嵊剧”、“剡剧”等 。
第一次称“越剧” , 1925年9月17日 , 在小世界游乐场演出的“的笃班” , 首次在《申报》广告上称为“越剧” 。1938年起 , 多数戏班、剧团称“越剧” 。但各戏报上的称谓依旧不统一 , 采访人员与投稿者经常各用各的 。1939年 , 《大公报》采访人员樊迪民 , 兼为姚水娟之“越吟舞台”的编导 , 受李白《越女词》之启发 , 兼考虑绍兴是越王勾践生聚教训击败吴国的复兴基地 , 而越剧发源地嵊县是绍属之一 , 又受越剧名伶姚水娟“我就是要越唱越响 , 越唱越高 , 越唱越远”之豪言触动 , 遂给茹伯勋编的《戏剧报》写稿 , 刊出正名为“越剧”的动机和意义的文章 , 告诸观众 。自此以后 , 各报“女子文戏”的广告陆续改称为“越剧” , 新中国成立后 , 更是统一称为“越剧” 。
越剧长于抒情 , 以唱为主 , 声音优美动听 , 表演真切动人 , 唯美典雅 , 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 , 艺术流派纷呈 , 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 , 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 , 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 , 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