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杨氏太极拳的传统教法和传统练法(六 杨氏太极拳教学)

【浅谈杨氏太极拳的传统教法和传统练法(六 杨氏太极拳教学)】
杨氏太极拳教学(浅谈杨氏太极拳的传统教法和传统练法(六)
推手是目前太极拳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世人眼里,推手就是太极拳独有的技击训练方法,殊不知在中国传统武术各个门派里这样的技击训练方法由来已久 。中国传统武术的技击应用训练主要有对练和喂招两种方式 。对练,既是在一定场景下,学员之间固定的技击动作训练,双方你来我往循环往复 。喂招,是一方攻击一方防守,以训练攻方出招变化的能力,以及守方反应和反击的能力,是传统武术比较接近实战的训练方式 。喂招的核心就是接手,有些地方又称搭手 。狭义的接手是指对方来手攻击,我则出手相接然后进行变化,强调的是先顾后打或顾打合一,广义的就包括身法步法的配合,可以出手相接也可以走步躲闪然后变招反击 。接手最高级的阶段就是一方根据对方身形的微小变化,做到“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至” 。对练的动作是设计好的,训练双方你来我往非常安全,但实战的强度不够 。喂招虽然也有固定的动作,但训练方式比较接近实战,把握不好容易产生伤害 。推手就是以上两种传统技击训练方法的有机结合,是前辈们根据实际应用经验并结合太极拳技法的特点而创立的 。推手既有对练的固定动作,即掤捋挤按采捩肘靠的相生相克,俗称“打轮”,以实现循环往复不丢不顶,又有类似接手的变化,用太极拳的术语就是“懂劲” 。在早期阶段,推手是以训练接手的变化为主,强调抓拿截闭的应用,短劲手法比较多出手比较重,如果一方懂劲功夫不及往往会被打得哇哇叫,但由于双方手臂相互贴紧缠绕因而不会产生那种脱手攻击的杀伤力,相对于传统武术的喂招接手要安全很多 。目前在赵堡太极拳和陈氏洪派太极拳那里还能见到这种以打拿接手变化为主的推手,比较具有实战意义 。
杨氏太极拳早期的推手也是非常注重短劲的应用,以打拿跌的应用为主,否则就不会有出手见红、班侯打天下之说了 。清王朝后期,为了适应王府大人和士大夫阶层学习的需要,杨健侯先生在原有推手基础上,将出手见红的短劲改成以发放为主的长劲,将拿跌改为以拿封对方劲路蓄而不发,强调推手的柔化听劲和引进落空,摒弃了刚劲,在相互揉化中体会攻与防的转化,世人称之为“揉手” 。这种改良的推手,增加了运动的趣味性降低了技击性,让那些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和老年人也能体会到技击的乐趣从而更加愿意出大价钱学习杨家拳术,所以杨健侯先生是近代最伟大的武术家,经他改良后由其子澄甫先生定型的养生保健大架以及揉手运动,成功地将一种拳术上升到了文化层面,让那些文人学士趋之若鹜,纷纷引经据典阐述太极拳之道,推波助澜了杨氏太极拳的文化影响力 。解放后,更是引发了杨氏太极拳的祖宗陈家拳是不是太极拳、缠丝劲是不是太极劲的大讨论,为了佐证陈家拳不是太极拳有人杜撰了张三丰创立太极拳之说,更有甚者为了否定陈家拳之宗编出了蒋发传陈长兴太极拳再传杨禄禅的谎言,让有识之士啼笑皆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