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烧灯节原文、作者( 二 )


“百年”二句,承上生发,直抒胸臆,感慨系之 。人生百年,本已十分短暂,偏又经受了国破家亡、生离死别的深哀大痛;尽管人们都不再去故都观灯欢度佳节了,自己却还要跟知己好友面对故国的明月“感旧”“寄情” 。使词人锥心泣血的“兴亡别”,不仅指“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永遇乐》)的一去不返,更指南宋覆亡之后“无花只落空悲”(《汉宫春》)的眼前处境 。江山剧变,明月如故,只能对月凭吊,寄怀故国了 。一个“犹”字,既表达了永念故国的执着深情,也流露出莫可奈何的悲凉心境 。词意发展到此,可谓沉痛至极 。词人面对着“当时月”,故国情景,纷拥而来,眼前处境,却无比悲凉 。这里的“当时月”,当然也不仅是适应词牌格式的需要,更是词人着意的强调,突出了他对故国的耿耿丹心和对元蒙统治的强烈厌恶 。词人对月凭吊,寄情故国,“当时月”又在默默地照人如烛之泪,照人如梅之发 。这两句对仗工整,情景交融,把“当时月”之善解人意和词人之悲凄坚贞交织起来了,意境苍凉,余味绵绵 。
全词辞情哀苦,音调悲怆,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体现了宋亡后遗民作家的惨痛心情,是《须溪词》中的名篇 。
创作背景 这是刘辰翁于宋亡之后写的一首小令 。小序中所说的“中斋”,乃是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幕僚邓剡之号,“宋亡,以义行者”(《历代诗余》引《遂昌杂录》) 。当时,邓剡于上元节聚客叙旧,客散之后写了一首《忆秦娥》赠给刘辰翁,刘辰翁就写了这首步韵的和作 。
作者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 。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 。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 。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