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诸侯割据的局面演变特征 元末诸侯割据形势图( 三 )


整个北伐的战略走向完全是按照朱元璋的规划一步步实施的,他命令徐达为征虏大将军率领25万大军进驻中原,与元朝朝廷展开大决战,朱元璋大军先取两厢山东和陕西再长驱直入,攻下元大都北京,基本推翻蒙元的统治 。

元末诸侯割据的局面演变特征 元末诸侯割据形势图

文章插图
(一)攻山东之战
攻伐山东的时间从徐达出兵开始算到次年二月份结束 。山东虽然离大都很近,但因韩林儿部将毛贵在此征讨,战争使社会秩序崩乱,各守军实力羸弱,且李思齐拒绝元廷守御山东之令,所以徐达大军所向披靡,摧枯拉朽,各州城望风而降 。
朱元璋的战略构想十分老道,选择最弱入手,将北元防御撕开缺口,撤大都之屏障 。
朱元璋多次召集谋臣武将商讨相关事项,从而做出"先取山东,撤起屏蔽;移师河南,断其羽翼;拔取潼关,据其门户"的战略战术 。
为了防止众将骄傲轻敌的情况出现,朱元璋反复嘱托众将,其后又是设坛祭告天地,又是发表由名儒宋濂起草的颠覆元廷声震华夏的"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北伐宣言》,以赢得天下士人学子的心 。
元末诸侯割据的局面演变特征 元末诸侯割据形势图

文章插图
(二)攻河南之战
此战从公元1368年二月份徐达攻陷山东起,直至次年五月结束 。明军控制了自潼关以东的要地,并严防潼关,防止关中元军东窜扰乱明军战略计划 。
明军拿下河南后并未西进,而放任扩廓特穆尔、李思齐、张思道在陕西互相消耗拼杀 。倘若明军骤然与之角力,则会出现"敌方众将并力一隅"的局面,胜负之数未定 。
按朱元璋的战略指导,旋师向北,直取大都,然后转兵西向,关中诸将必然人心涣散,便可平定天下 。
(三)攻大都之战
取大都 。此战从公元1368年七月起,至八月结束 。明军在扩廓特穆尔隔岸观火,李思齐、张良弼西逃之时,直捣元都,元都无外援可依,如同孤城 。
当元帝逃往上都后,徐达军并未追击,听从朱元璋指示:气运有盛衰,彼今衰矣,不烦穷追,当其出塞之后,即巩守边疆以防其侵扰可也 。
并非朱元璋不想灭元之残余,一劳永逸的消除后患,而是因为扩廓、李思齐等均未平定,国内各地仍不安定,需要时间消化吸收战斗果实,故徐达军不能远征,可见朱元璋极为稳健的战略方针
元末诸侯割据的局面演变特征 元末诸侯割据形势图

文章插图
从表面上来看,朱元璋赶走了元朝的统治,但遗留的问题并没有解决,那就是北元还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这些跑到草原的贵族忍受不了草原的风沙,又开始幻想打进北京入主中原 。
因此,在此后长达十年的时间内,大明将士们曾反复在关内与草原上跟蒙古军队厮杀,而著名先锋将领常遇春也是在追赶蒙古大军时暴病身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