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扬州卖画的故事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年轻时家里很穷 。他的诗书画都是很好的 。所以就只能靠卖画为生了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关于郑板桥扬州卖画的故事 。

郑板桥扬州卖画的故事

文章插图
【郑板桥扬州卖画的故事】郑板桥扬州卖画
当时的扬州,已经成为一个繁荣的商业城市 。伴随商业的繁荣,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增加了 。许多画家,聚集在这个风光绮丽,街市繁华的城市里,以卖画为生,其中有不少是杰出的艺术家,如郑板桥、金农、黄慎、罗聘、李方膺、李鱓(sh鄋)、高翔、边寿民等 。他们大多是由外省市到扬州来居住的,有的做过官,但辞了职,或被革职,有的生活不很得意 。类似的经历,相近的生活理想,富于正义感,不肯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对腐败的官场和奸商的巧取豪夺强烈不满,同情贫苦民众的苦难生活,是他们思想的共同点 。在绘画艺术上,他们有相似的狂放不拘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追求,有很高艺术水平和成就 。绘画史上,把这批画家称为扬州画派 。他们的艺术风格、思想、言行,与当时统治阶级提倡的画风和思想观念格格不入,正统思想的人看他们很怪,因此,把他们叫作“扬州八怪” 。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中最出名、最有代表性 。郑板桥单名燮(xi?,江苏兴化人,是康熙年间的秀才,雍正年间的举人,乾隆年间的进士,五十岁才到山东范县做个七品小县官,后来又调任潍县的知县 。
他在潍县官衙里,多次写信回家教育他的儿子,不要因为老子做了官,就自以为了不起,要勤俭,要同情贫民,不要虐待家中的仆人和仆人的孩子,有食品,一定要分给其他孩子同吃,因为他们与自己同样都是人 。他在任上,尽量给百姓办点好事,打击那些仗势欺人的恶霸地主、土豪劣绅 。遇到灾荒年成,他及时报告朝廷,打开县里粮库,分发粮食,救济灾民 。他的行动,却得罪了他的上级,因而受到刁难 。他于是果断地辞了官职,来到扬州,卖画为生 。
郑板桥的诗歌、书法、绘画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被叫做“三绝” 。他在诗中,经常痛骂那些贪得无厌的官员是如虎似狼的差人、奸猾欺诈的商人,以同情心描写孤儿、灾民的痛苦 。他骂贪官污吏像一群豺狼,将百姓的喉管咬断,眼睛吮出,人民的一丝一毫都被他们搜刮干净 。他最喜欢画的是劲竹、兰花、石头 。他画的竹子、石头,都很有生气,表现了他狂放的作风和高尚的品德,也表现了他对苦难民众的同情 。有一次,他画了一幅被风雨吹淋的竹子,并对这幅画题诗“衙宅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意思是听到这些竹子所经受的风雨声,就像听到穷苦老百姓悲愤无助的哀求声一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