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那么多年书 如何阅读文章( 三 )


这种书往往是一些文学性强或思想性极其强烈的的诗歌散文和小说 , 如曹禺的《雷雨》《原野》 , 老舍的《茶馆》 , 汪曾祺的《受戒》 , 夏洛特·勃朗特的《简爱》等 , 有些如《资本论》《社会契约论》等经济社会学的著作也在此列 。
阅读这些书 , 需要沉静的心 , 哪怕是在嘈杂的环境中 。还要有专注的阅读 , 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全身心去体味书中的内容 。这样的阅读不应盲目求快 , 而要求"通" , 必须充分理解作者的原意并形成自己的看法 , 如此阅读才算圆满 。笔者把这种阅读称为沉浸式阅读 。
还有些书 , 第一遍阅读时把它当消遣 , 但在阅读中却逐步发现它的巨大价值 , 那么就可以进行第二次阅读 。阅读方法也从"大观法"转向"沉浸式" 。
四、对于那些没有阅读意义的书 , 要学会果断放弃并不是什么书都能算"书"的 。有些书读了 , 能让人获得知识 , 增进修养 , 寻找精神依托 , 甚至让人走出抑郁 , 拯救自我 , 如《生命的重建》 。而有些劣质、媚俗、三观不正的书 , 则能拉低人的修养 , 给予人太多负能量 , 甚至促使人犯罪 , 走向偏激之路 。

在目前图书市场极度商业化的背景下 , 不乏那些粗制滥造、庸俗不堪、"炒冷饭"的书 , 对于这类没有什么价值的书 , 要学会拒绝 , 时间是宝贵的 , 与其浪费时间在这上面 , 不如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 。
拿到一本书 , 一定要记得先看目录 , 很多人直到大学读完都没养成读书先翻目录的习惯 , 这点是格外需要注意的 。一本书的目录往往就把这本书的内容简化地传达给了读者 , 也能让读者很直观地感受到本书哪一章是自己最感兴趣的 , 而哪些章节自己已经很熟悉 , 翻看一下即可 , 没必要再细细去读 。
序言和后记也是一本书重要的组成部分 , 尤其是序言 。
一般来说 , 在序言里 , 编者或作者会把书的内容做一个简介 , 其中很多都是学术界的权威观点 , 也是对全书精华的一个提示 , 如《包法利夫人》《简爱》《红与黑》《白鲸》等书的序言 , 多是如此 。尤其对于这些外国名著而言 ,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语言习惯的差异 , 使得读者在阅读时很容易产生地域文化隔阂 , 从而不能较好地体会作者的深意 , 而阅读前言 , 起码能让读者不至于因前几页的繁琐而错过那些著作的价值 。

目录是判断一本书是否有价值的重要途径 。
许多人嫌自己读书慢 , 却一直不愿意花费两分钟研究一下目录 。比如一本章回小说 , 目录能直观地看出剧情走向 , 有些书是否剧情俗套毫无新意 , 先看看目录 , 再随意翻开几页正文 , 一切都明了了 。
再比如学术类著作 , 这类作品的目录往往更严谨 , 就像我们写毕业论文一样 , 目录必须直观反映出这一章这一节的内容 , 这对于我们查找我们需要的观点和学术成果是非常简便而高效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