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琅琊溪》赏析


欧阳修《琅琊溪》赏析

文章插图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琅琊溪①[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答: 【试题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 。表现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试题解析】在鉴赏本诗过程中,要细读诗文,把握意象和意象的特点,即可迅速概括出画面内容,根据意象描写的意境特点,可探求作者寓于其中的思想感情 。大多数写物的诗歌,要么抒发对物之情,要么表达托物之志 。本诗歌就是属于抒情类的 。如果考生能看到了几幅画面的生动美丽,就能领会作者的快乐和悠然 。但是本题所给的注解不但不能对诗人的思想感情起到提示作用,反而对考生的正确理解其思想感情起到干扰作用 。有的同学不去透彻地理解文本,只片面地去做知人论世的解读,一看到“被贬”就“伤感”,从而造成对诗歌情感的误解 。文本的解读能力,是理解文本的最重要的能力 。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4分)答: 【试题答案】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 。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理解鉴赏评价)【试题解析】一般地,“表达技巧”从四个层面去理解,分别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谋篇布局手法等 。虽然本诗也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但是本试题从“虚实结合”考查,角度较小,要求考生对这些表达技巧的理解要深入,表达要准确 。本试题的难点在于“虚实结合”的手法,属于常见的技法中不常见的那一类,知识掌握不扎实、不深入的话,有可能表达不到位 。本题得分点在两个方面:手法运用分析和运用效果分析 。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手法之一,它形式多种多样 。就本题来说大致有这样一些形式:①山花为实,山春为虚;②眼见花漂流溪为实,想象溪源远近为虚;③具象花漂流溪为实,抽象山水之美为虚;④描摹花漂流溪为实,抒发喜爱之情为虚;⑤渲染流水落花为实,侧面衬托溪流为虚 。虚实结合的作用,是实虚互衬,可以使诗意蕴藉含蓄;又可以开拓诗境,丰富诗歌内涵 。【诗歌赏析】本诗是作者被贬安徽滁州期间所作 。宋仁宗庆历五年(1405),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辩护,被贬为滁州知州 。欧阳修被贬来到滁州,他在此地游山玩水,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文佳作 。他对琅琊山上的各处美丽的景点,非常欣赏,为歌咏六处胜景,写下了组诗《琅琊山六题》,本诗就是其中之一 。本诗开头第一句描绘了琅琊溪冬去春来,雪融水涨的画面,照应文题,点出写作对象琅琊溪,并交代了当时的时令特征 。第二句状写了游人们为欣赏琅琊溪春天美丽的景色,不惧涨水而冒险从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上渡溪过桥的情景,侧面烘托琅琊溪景色之美,表现了作者对此美景的喜爱 。结尾两句从溪水飘流落花来写溪流之源头,因见有山中落花从水上流出,源头当在山中无疑,暗示了美景更在深山幽境处之意 。这两句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以实喻虚,充分引发了读者的想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