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九年级政治全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 九年级政治全册复习提纲!

文章插图
第一单元 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 一、本单元的地位《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紧密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展开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主题是“责任与使命”,重点探讨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根据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轨迹,学生在认识自我、学会与他人交往、正确行使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的基础上,学会对自己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和社会负责 。只有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才能自觉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勇于推动社会的发展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把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作为第一单元的主体内容,可以为后面讲述认清基本国情、肩负使命等教学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本单元由主题探究“学会承担责任,做负责任的公民”和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组成 。其中,第一课设两框,第二课设三框 。三、本单元的主题探究活动建议1. 设计目的设计本主题探究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承担责任的情况,使学生认识到自觉承担责任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并且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让学生在承担责任中既感受到压力,又感受到成长的喜悦 。学生的成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并不是到了九年级才开始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本单元的主题探究活动告诉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很多学生已经开始承担了不少责任,培养了自己的责任意识和履行责任的能力 。但很多情况下,这种行为都是无意识的,甚至是被动的 。主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承担责任的实际情况,体验承担责任的感受,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和履行责任的能力,从而负责任地投身于社会实践,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2.操作建议(1)让学生回顾自己初中阶段的生活,列举自己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会承担哪些责任,还有哪些责任应该由自己承担,但自己还没有主动、自觉地承担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一方面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从而感受到成长的喜悦;另一方面也清醒地认识到可能还有一些责任自己没有很好地承担起来,这既不利于个人的成长,也不利于对他人、集体、社会和国家尽责 。(2)让学生回顾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自己最深的体会和感悟是什么,自己的责任意识和履行责任的能力是如何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起来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的扩大,青少年应该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多 。例如,第一次自己骑车到学校,第一次自己洗衣服,第一次照顾生病的同学,第一次接受老师的任务出一期黑板报等 。每一次承担责任,带给学生的可能既有紧张、担忧、害怕、劳累、辛苦,也有喜悦、自信、成就感等 。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感受都是正常的,都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 。(3)让学生每个星期记录自己本周内承担责任的基本情况,包括自己主动承担了哪些责任,还有哪些责任自己没有很好地承担,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是什么 。一个月后,教师可利用课堂时间或课余时间让学生交流探讨,引导学生明确承担责任的重要意义、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应该掌握的方法 。3. 应注意的问题(1)提示学生注意,每一个人应承担的责任是多方面的 。随着所处环境和场所的变化,我们的角色不同,需要承担的责任也不同 。教师宜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回顾和思考自己在扮演不同角色中(如作为学生、子女、公民等)承担责任的情况 。(2)要引导学生体会承担责任的积极意义 。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体会和感受,也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 。教师宜引导学生认识到,承担责任就意味着要克服困难,体验酸甜苦辣;不敢承担责任、逃避责任的行为,是对自己、对他人不负责任的表现 。(3)鼓励学生自觉承担责任,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承担好自己的责任,需要一定的能力作基础 。教师要告诉学生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一次一次承担责任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的,鼓励学生勇于承担责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第二单元 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 一、本单元的地位肩负民族振兴的使命,是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的内在要求 。随着学生年龄的日渐增长,九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逐渐从家庭、学校扩展到社会 。听从祖国和人民的呼唤,自觉地承担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重任,是每一个中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要肩负起这一光荣的责任和使命,就要既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又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然比较落后的现实,看到我们国家还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想问题、办事情,时时处处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就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理解为什么我们党和政府要实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要了解我们伟大祖国辉煌灿烂的文化,感悟伟大的民族精神的力量,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做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和传播者,做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培育者和建设者 。只有全面、深刻地了解我们的祖国,认清基本国情,我们才能在将来更好地参加祖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更好地肩负起振兴中华的重任 。可以看出,本单元既是对第一单元内容的深化,又是学生更好地学习第三单元内容的基础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本单元由主题探究“图说国情与国策”和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组成 。其中,第三课设三框,第四课设四框,第五课设两框 。三、本单元的主题探究活动建议1.设计目的设计本主题探究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材料,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加深对基本国情和基本国策的理解 。学生平时的吃、穿、住、行、用,平时的所见所闻,都反映了社会的变化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方面收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祖国统一等方面的图片材料,收集有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图片材料,分门别类地进行总结,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地了解我国的国情,有利于学生理解现阶段我们党的基本路线及一系列方针政策,有利于学生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收集、总结材料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过程 。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的东西虽然不如书本知识那么系统、全面,但是,亲身经历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走出校园,分组了解周围的工业、农业、人民的生活情况,有目的地收集材料,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活跃思维,提高动手能力,有利于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统一起来 。通过这一探究活动,特别是通过本单元后面的学习,学生能从许多平常看似耳熟能详的事物中悟出深刻的道理 。例如,从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还停留在用牛耕地、许多人还只有初中或小学水平,就能更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落后、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还比较低这一现实 。2.操作建议(1)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选出负责人,明确收集图片的主题及活动结束的期限 。(2)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利用报刊杂志、网络等多种渠道收集材料 。(3)各小组在讨论的基础上确定行动的路线、时间和要达到的目的 。(4)收集、整理各小组的图片资料,鼓励学生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写出精彩的旁白,办一期壁报 。(5)在适当的机会邀请家长、班主任、学校领导参观壁报 。3.应注意的问题(1)收集材料的全面性 。一是范围要广,既要包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材料,也要包括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还不高等方面的材料;既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也要包括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 。(2)收集材料的渠道宜多样化,不要拘泥于一个方面 。有的学生可能只注重从网络上下载资料;有的学生可能不愿意深入生活、亲身体验,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这些情况多加引导,如可以结合某一小组在生活中收集到的十分生动而典型的图片,作一些带有导向性的评析,引导学生敢于走出课堂 。(3)结合探究活动适当作一些拓展 。例如,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在探究过程中,自己扮演了什么角色;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心得;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交流经验等 。(4)每一个环节都要把握好,做到环环相扣,步步落实,不流于形式,体现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 。第三单元 融入社会 肩负使命 一、本单元的地位中学生要自觉地肩负为祖国献身、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和使命,更好地融入社会,就要在了解我国基本国情和基本国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 。社会生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经济、政治、文化这三个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的领域 。要更清楚地了解我国社会,就要具体了解在我们国家,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人是怎样行使自己的权力的,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的利益,依法规范自身的行为,依法参与政治生活;就有必要知道,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社会性质和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学会理财、合理消费,是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必然要求;还应该清楚,社会主义社会既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也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要自觉地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自觉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自己培养成为“四有”新人 。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对第二单元内容的具体化,更好地了解第三单元的内容,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第二单元的内容 。同时,第三单元对于学生了解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确立共同理想,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统一起来,具有基础性作用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基石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本单元由主题探究“关注校园周边文化、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和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第八课“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组成 。其中,第六课设三框,第七课设三框,第八课设两框 。三、本单元的主题探究活动建议1.设计目的融入社会,重在参与 。但是,参与不应该是盲目的,而应该是有目的、有过程、有感悟、有收获的 。如何引导学生逐步做到这一点呢?答案在于不断实践 。本主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对校园周边文化环境有重点地进行调查,了解文化设施的种类、数量,了解学生的文化消费水平及文化营业场所是否有违规行为等 。在调查的基础上,学生写出一份调查报告,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可以看出,这一发现问题、提出建议、行使监督权的过程,就是重在参与、体验、感悟、提高的过程 。2.操作建议(1)以小组为单位,以自我推荐的方式,选出组织者 。(2)结合平常的观察,小组讨论校园周边文化环境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同学有哪些不良影响 。(3)以小组为单位,列出调查提纲 。(4)用适当的方式,如不定期抽查等,了解情况,做好记录 。(5)小组针对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倡议,行使监督权 。(6)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情况,总结经验教训 。3.应注意的问题(1)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对于一些中学生来说,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可能有畏难情绪,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地深入生活,践行从书本上学到的道理 。(2)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一些学生在调查过程中可能比较盲目,没有正确的方式方法,不能发现问题 。对此,教师在进行主题探究活动之前,应该让学生做好准备,鼓励学生制订比较详细的调查计划,提出切实可行的倡议,并在全班进行评比,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结合学生提出的倡议,教师宜鼓励学生用实际行动加以响应,引导学生自觉拒绝各种负面文化的影响,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鼓励学生结合所学过的知识及当地的实际,行使监督权 。(4)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依法维权的能力,教师还可以结合这一主题探究,与班主任联系,组织一次演讲比赛、作文比赛,以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第四单元 满怀希望 迎接明天 一、本单元的地位本册教材的主题是“责任与使命”,重点探讨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在了解基本国情、基本国策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认识到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报效祖国 。这部分学习内容,旨在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感,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精神 。作为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本单元还要帮助学生解决人生发展阶段上的一些重要问题,如实现个人理想的问题,如何应对即将来临的中考问题,如何选择未来的人生道路问题,如何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等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以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作为全书的落脚点,体现了对学生成长的关注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本单元由主题探究“放飞我们的理想”和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组成 。其中,第九课设两框,第十课设四框 。三、本单元的主题探究活动建议1.设计目的理想、考试、选择、终身学习都是学生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对自己的未来作出较明确的设想,但不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们感受到考试的压力,却不知道如何缓解;认识到理性选择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却又不知该从现在起做哪些准备;初步感受到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却不明确该怎样面对社会的挑战 。主题探究活动“放飞我们的理想”的设计意图,旨在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理想,懂得理想的实现过程就是要不断克服困难、付出努力的过程;学会慎重对待人生中的重要选择,经常对自己的选择进行反思、总结,以提高自己的选择能力;珍惜在学校学习的机会,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2.操作建议本探究活动最好在单元学习完成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请学生准备三张精美的纸张或卡片,用文字或图画等形式为自己设计三张“名片” 。第一张“名片”主要反映学生现在的有关情况 。例如,姓名、年龄、身高、学习状况、兴趣特长;个人的理想,包括学业、事业、家庭、休闲、自我成长等 。“名片”还要留下一定的空间,请自己认为重要的人写上他们的看法和建议 。第二张“名片”要反映自己在20岁,已经成人时的情况:设想自己在18岁时所做的一次重要选择(大多数学生在当时经历了高考或成人这一人生重要的关口);设想自己对选择的态度,是慎重选择还是随意选择,是自己选择还是听从他人的安排等;设想自己阶段目标的实现情况(如是否考上满意的大学,读了自己满意的专业等);设想自己在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重点提示那些认为自己已经工作的学生,到时是否还要继续学习,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学习等 。第三张“名片”要反映初中毕业30年时(大约45岁到50岁之间)的情况:设想自己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重大困难,面对这些困难时自己的态度,设想自己理想的实现情况;设想自己的一生还可能遇到哪些重大选择,自己如何作出选择;设想自己那时的学习情况,是以何种方式继续学习,自己的学习对工作的帮助;设想自己对社会作出了哪些贡献;设想自己以过来人的身份,对那时的中学生有怎样的忠告 。完成三张“名片”后,教师可在课堂利用一定时间分小组进行交流,让同学彼此交换意见 。教师还宜鼓励学生就这三张“名片”听取老师和家人的忠告,作适当的调整 。教师建议学生珍藏这三张“名片”,在人生重要的关口能够用理想激励自己,用自己和他人的智慧帮助自己,用持续的学习充实自己,为自己成就一个美好的未来!3.应注意的问题(1)这三张“名片”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名片,而是学生对未来的一种设想 。学生或多或少都对自己的未来有一定的打算,但往往都是非常模糊的、不确定的 。通过这一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理想,初步认识到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会面临许多困难,懂得面对困难时该采取何种态度,从而避免盲目性 。因此,教师宜指导学生认真对待主题探究活动,精心设计、制作这三张“名片” 。(2)本探究活动要与本单元的主题“责任与使命”有机结合起来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人生历程是与祖国的前进步伐紧紧相伴的 。10年后,党的十七大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已经实现,我国的综合国力将再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的小康生活将更加宽裕 。那时候,现在的初中生20岁左右,正是羽翼丰满、蓄势待发的年华 。30年后,我国的经济将更加发展,各项制度将更加完善,多少代中华儿女渴望实现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将成为现实 。到那时,现在的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收获季节 。所以说,现在的初中生是幸运的一代,也是肩负重任的一代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责任感与使命感,教师还应进一步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树立远大志向,并把这个远大志向落实在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中 。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培养良好品德、掌握过硬本领、锻炼强健体魄,才能更好地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3)在小组进行交流活动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听取他人对自己未来的设计,提出自己中肯的意见,不要随意批评学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