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人性本恶的原话 人性本善是谁提出的


人性是本善,还是本恶?这是古今中外哲学家们争论不休的话题,今天我们来聊聊孟子的善恶论,可能跟你想得不太一样 。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分享《孟子》第六篇《孟子·告子》 。说到孟子,我们常常会提到他的“性善论”,孟子是儒家思想“性善论”的代表,比如那句“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我们经常说:“人之初,性本善”,这并不是孟子的原话,据说是宋代王应麟根据儒家,尤其是孟子的意思稍作改编而成,放到了著名的《三字经》的开篇第一句话 。
但是人性的善恶,其实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有很多争论,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经常提及,人性到底是不是“本善”,善良是我们的本性吗?还是后天社会文化塑造的结果?这个问题,几千年了,一直没有定论,各方都说得有理 。今天我们来看看《孟子·告子》这一篇中的解读 。
告子这个人有的说的是孟子的学生,也有的说是古代法家的思想家,当然还有说是道家思想家 。也一直没有定论,但是这一篇《告子》中,孟子和告子关于人性争论的对话非常有名 。有一天,告子问孟子:人性就像湍急的水流,在东边开个口子,水就会向东流,在西边开个口子,就会向西流 。这样看来,人性就像这水一样,是不分善恶的吧 。
孟子反驳说:“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告子说,人性无善无恶,就像水会往东流,也会往西流一样 。但孟子说,水的确没有向东或者向西之分,但是有上下之分呀,人性中的善良,就像水会往下流一样自然 。孟子说,你可以用手泼水,也可以把水引到高处,这些都是外力影响的,但水最终还是会顺流而下,这才是它的本性 。人也是一样,有时候会去做不善的事情,但是善良才是人的本性 。
这里貌似孟子在说“人性本善”,本善的意思就是人都有善良的天性,但人性真的是“本善”的吗?孟子做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比喻 。他说:牛山的树木曾经很茂盛,但由于紧挨着都城,所以经常有人去砍伐,砍伐多了,慢慢的山就变得光秃秃了 。在外面人来山光秃秃的,认为山不会长出树木,但这是山的本性吗?当没有人砍伐的时候,比如黄昏和夜晚,在雨水和露珠的浸润下,嫩芽又会慢慢长出来 。山看上去是光秃秃的,长不出树木,其实是因为有人一直去砍伐它,而不是山本来就长不出树木 。
孟子用这个故事非常生动形象地给我们展示了他的“性善论”思想 。在孟子眼中,人的本性就像大地和泥土一样,本来是可以长出繁盛的树木,但是如果在一个不好的环境,或者外力的影响下,也不会表现出来 。人都有善良的土壤,但是不精心培育,如果被外界的诱惑和欲望所蒙蔽了,当然就表现不出来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