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你的母亲出生的1952年……一贫如洗……贫穷使得我缺少对于物质的敏感和赏玩能力,但是却加深了我对于弱者的理解和同情,可能也使我更加勇敢……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如果这太好的环境赋予了你美感和品位,那么它剥夺了你一些什么?你这一代,是否其实有另一种的‘贫穷’?”
这是作家龙应台与她的儿子安德烈之间的通信 。安德烈在德国接受教育,穿Polo衬衫,听HipHop和R&B音乐的他,很享受目前所能享受到的物质生活,并且十分不能理解父母这一辈持有的“品位” 。在他看来,父母的品位是老旧而落伍的,他甚至断言他的母亲已经是一个被“定型而不自知的人” 。
事实上,这也是绝大多数“香蕉人”和他们的父母都会有的争论 。
美国华盛顿的石东华先生,为了给女儿补补中华文化这一课,在女儿石珊大学毕业那年,特意带她回国游览名胜古迹,谁知女儿除了对美食和美景感兴趣以外,对其它的一切都很排斥 。石先生感到很是困惑 。
“德国是我的出生地,德语是我的母语,我从小在德国文化下长大,你非让我说自己是个中国人,我肯定会说是,关键是我的内心会说——我不是 。”喻利雅,德籍华人,17岁时就夺得德国2003园艺世博会命题征文大奖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与父母的文化冲突日增,“她从来不看中国电视,看的都是美联社、综合外电消息的报道 。”母亲这样形容女儿 。[1]
文化观
一方面,“香蕉人”在学校接受的是完全西方的教育,他们的思维方式可以说已经和西方人全无二致,西方世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是他们为人处事的基础,而这显然是其父母——拥有中式传统思维方式的第一代移民所不能接受的 。“香蕉人”看不惯父母谨小慎微的行事作风,父辈们也搞不懂子女张扬外露的价值选择 。
另一方面,对中华文化的认可程度是“香蕉人”与其父母争论的又一焦点 。作为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父母,当然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中西兼备,然而,在说英语、看美剧的大环境下成长的“香蕉人”,脱离了祖籍国的文化氛围,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容易 。
于是,一个家庭,两代人,两种思维方式,矛盾在所难免 。黑头发、黄皮肤,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汉字却不识得几个 。中国人会对他们说:“你是中国人?那你怎么不会说汉语?”外国人会对他们说:“你是中国人?你的英语怎么说这么好?”[1]
夹缝一代
黑头发、黄皮肤,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汉字却不识得几个 。中国人会对他们说:“你是中国人?那你怎么不会说汉语?”外国人会对他们说:“你是中国人?你怎么只会说英语?”这就是“香蕉人”,“夹缝中的人”也许是对他们所处的尴尬最好的形容 。
推荐阅读
- 职工转为个人灵活就业 千万别办灵活就业
-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称帝 中国第一位皇帝是谁
- 贵树和明理为什么没有在一起 秒速五厘米结局是好是坏
- 美国为何要制裁古巴 古巴为什么不怕美国控制
- 中国共取得227枚奥运金牌 中国历届奥运会金牌数
- 中国邮储存银行怎么贷款,邮政储蓄银行信用卡
- 演过蝙蝠侠的主角 贝尔为什么不演蝙蝠侠
- 中国人寿买保险跨省有影响吗 中国人寿异地可以贷款吗
- 中国最热门的十大行业 最热门的行业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由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