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本名叫铜胎掐丝珐琅 我们俗称的景泰蓝学名是什么

景泰蓝 , 新中国送出的第一份国礼的背后 , 是林徽因的舍命挽救

景泰蓝本名叫铜胎掐丝珐琅 我们俗称的景泰蓝学名是什么

文章插图
人生短暂 , 若不留下一些什么 , 怕是人间便彻底没有了过去的痕迹 , 但有什么存在是能够逃脱时光洪流 , 始终流传在世的呢?
便是那经典的传统手工艺品 , 同样会在历史进程里渐渐消失殆尽 。就像景泰蓝 。现如今说起景泰蓝 , 中国人首先想起的形容词肯定会是"国宝级文物"和"国礼" 。
可谁知道 , 这种华丽的传统手工艺品 , 亦曾在漫长时间流逝中差一点点失传?若不是林徽因拼尽全力地挽回 , 恐怕当下的我们 , 再也无法领略景泰蓝的精彩 。
那么 , 景泰蓝的历史是什么?它和林徽因的故事又是怎样?
01 , 景泰蓝的曾经
景泰蓝本名叫铜胎掐丝珐琅 , 俗称"珐蓝" , 也可以直接唤它"嵌珐琅" , 至于"景泰蓝"一名 , 则来自雍正年间清朝宫廷的造办处档案里 。
景泰蓝本名叫铜胎掐丝珐琅 我们俗称的景泰蓝学名是什么

文章插图
它是中国古代非常著名的一种特种金属工艺品 , 诞生时间未有统一定论 。有人说 , 最早的景泰蓝出现在唐朝;也有人说 , 景泰蓝是忽必烈率军西征时 , 从西亚和阿拉伯等地带回中国的工艺 。
无论景泰蓝到底从何而来 , 不能否认的一点是它的发展新顶峰在明代宣德年间 。此时期的景泰蓝工艺风格趋于成熟 , 品种不只有瓶、盘、碗等等 , 后期更是出现鼎一类的装饰品 。
至明景泰年间 , 景泰蓝的制作水平更加完善 , 物品种类和装饰主题同样渐渐丰富 。但明代的景泰蓝造型多是器皿 , 外表绚丽多彩 , 极具民族风格 。
等到了清朝 , 成立造办处 , 用来为帝王制造御用品 , 景泰蓝便是其中一种 。
康熙年间的景泰蓝 , 相较明朝 , 有了更厉害的制作技艺 。乾隆时 , 从广州专门传召民间景泰蓝艺人入宫廷制作相关器皿 。
景泰蓝本名叫铜胎掐丝珐琅 我们俗称的景泰蓝学名是什么

文章插图
而景泰蓝的运用 , 亦是从此时开始 , 深入到生活各个角落 , 床上的挂钩、屏风、桌椅、笔架、宗教用品等等 , 它的身影似乎无处不在 , 可见当时清宫人对景泰蓝的喜爱 。
一八四零年 , 鸦片战争爆发以后 , 景泰蓝流传海外 , 一度获取西方人喜爱 。因对外贸易经济的刺激 , 让已经渐渐没落的景泰蓝工艺有了回暖迹象 。
然而可惜的是 , 此现象只存在极短时间 , 景泰蓝工艺便重归困境 。建国以后 , 正如前文所言 , 若非林徽因竭力挽回 , 景泰蓝这项来自宫廷的传统工艺恐怕就会消失在历史中 。
景泰蓝的重生 , 得益于林徽因 。但为什么景泰蓝会慢慢失传?其实原因很简单 , 景泰蓝盛产于宫廷 , 大部分景泰蓝珍品同样藏在宫廷库房中 , 普通人对它并不了解 。
自然也就不会关注它的发展 。所以 , 受众面小 , 是景泰蓝消失的最主要因素 。林徽因的发现和挽救 , 给了景泰蓝走入大众视线的契机 , 让景泰蓝工艺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
景泰蓝本名叫铜胎掐丝珐琅 我们俗称的景泰蓝学名是什么

文章插图
02 , 林徽因和景泰蓝
那是一九五一年的某天下午 , 早已疾病缠身的林徽因在丈夫梁思成的陪同下 , 依照惯例前往北京海王村古文化市场转悠 。
途径一个老者摊位时 , 一只古朴的花瓶引起了她的注意 。因昔日曾在祖父家中见过景泰蓝器皿 , 所以林徽因一眼便认出那只花瓶正是景泰蓝工艺 。她停下脚步 , 拿起花瓶仔细端详 。
摊位主人见状 , 立刻上前介绍说"二位真是好眼力 , 这只正宗老天利景泰蓝花瓶已经很少能在市面上见到 , 便是在北京城 , 这种老字号 , 亦快要做不下去了 , 景泰蓝的工艺算是彻底断根儿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