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四等人制起源与实质影响 元朝四等人制度真的存在吗( 二 )


文章插图
元太祖忽必烈
忽必烈在建国开始对待汉人和南人是有些优待的,准备重用汉人和南人来巩固统治 。
忽必烈认为重用汉人和南人能够减少他们反抗,但是事与愿违,南宋遗民二十多年的反抗斗争,让忽必烈不断收紧调整民族政策 。
2、汉人和南人不准私藏兵器
这个原因也是因为汉人和南人不断地叛乱,但这也不是元朝的首创 。《过秦论》中有记载: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
秦始皇也这么干过,除了秦始皇,这个政策在历朝历代也都有规定 。私藏兵器是重罪,如今我国法律也有类似的规定 。

元朝四等人制起源与实质影响 元朝四等人制度真的存在吗

文章插图
元代反曲弓
打仗时大家有兵器是为了打赢敌人,和平时你藏着兵器,用途是什么?元朝的这个规定,算不上特殊其他朝代也有此类政策 。
3、汉人南人不能起名字
这个不能说是规定,应该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从唐朝开始,就有不少用数字作为名字了 。
李白有诗《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金乡宋韦八之西京》,王昌龄有《送魏二》《送任五之桂林》,杜甫有《送韩十四江东觐省》《送裴二虬作尉永嘉》等 。
在唐朝就开始用数字来起名字了,这种现象在宋朝更加普遍,在元朝到达顶峰 。这种政策与元朝统治者无关,老百姓也已经喜欢不起名字了 。
这种现象体现的不是民族歧视或者压迫,体现的是封建等级社会 。
元朝四等人制起源与实质影响 元朝四等人制度真的存在吗

文章插图
成书于明朝初年的《水浒传》
这种现象在明朝也有所体现 。例如明初大富豪沈万三,《水浒传》成书于明初,其中的名字能够反映当时的社会情况 。
例如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明朝起名字一般在最后加“郎”或“秀”,例如武大郎 。
4、延祐开科
元朝科举荒废,元代一朝科举录取的人数不如宋朝一年多 。
在科举荒废了几十年后,元仁宗开决定开科取士 ,这次科举被称为“延祐复科”,考试范围是“程朱理学”,将朱熹的《四书集注》作为“考试大纲” 。
元朝四等人制起源与实质影响 元朝四等人制度真的存在吗

文章插图
朱熹《四书集注》
这次科举考试按照民族进行录取 。蒙古、色目、汉人、南人乡试各取七十五人,会试各取二十五人 。
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在人数上存在很大悬殊,但是录取名额却是一样的,有人认为这是很不公平的 。
这次科举考试采用不使用“全国卷” 。蒙古人和色目人一起考试,放榜时是“右榜”,汉人和南人一起考试,放榜时成为“左榜”,右榜为尊 。
考试内容是“程朱理学”,统治者认为他们对中原典籍不熟悉,在文章字数和试题难度上都有所降低,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
这次科举后八十年,明朝发生了“南北榜案”,因为科举录取的南方人和北方人人数极其不平等引起的 。元朝科举南人和汉人采取了等额录取,能够避免南人和汉人录取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
有趣的是,元朝科举一共进行了十六次,左榜的十六位状元中,只有两位是“南人”,南人和汉人等额取士在南人和汉人之间保持了公平 。
元朝四等人制起源与实质影响 元朝四等人制度真的存在吗

文章插图
刘伯温,元统元年进士
这次科举考试的意义更多的还是确定了“程朱理学”的地位,宋明理学的形成,元朝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这次科举考试,在文化上,汉人和南人已经胜出一筹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