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女各个年龄段的称呼 古代岁数的称呼从小到大

古时,人们交流时,不会直接说自己多少岁 。而是会用年龄称谓来代替,这些在诗词中也常有体现 。
比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这里的黄发指老人,古时,黄发是长寿的象征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子 。髫,小孩垂下的短发 。
今天,诗词君和大家一起回味古人对年龄的称谓吧!

古代男女各个年龄段的称呼  古代岁数的称呼从小到大

文章插图
0岁
汤饼之期
指婴儿出生三日 。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
初度
是指生日之时 。出自《离骚》:皇揽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 。后也也称生日为“初度”,出自《元史》: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贺 。
赤子
初生的婴儿 。《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
襁褓
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
2岁
孩提
指两三岁的幼儿 。亦作“孩抱” 。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
8岁
龆龀【tiáo chèn】
指七八岁的儿童 。《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龆齿 。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
总角
指八九岁至13岁的少年儿童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 。
9岁
黄口
十岁以下 。本指雏鸟的嘴 。
10岁
幼学
十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 。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
外傅之年
儿童十岁 。
12岁
金钗之年
女孩十二岁 。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古代女子12岁开始带钗梳妆 。
古代男女各个年龄段的称呼  古代岁数的称呼从小到大

文章插图
13岁
豆蔻
指女子十三岁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
舞勺之年
指男子13-15岁之间 。据《礼记》记载:勺,一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之 。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 。
15岁
及笄之年
即将年满15岁的女子 。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
——袁枚《遣兴二首·其一》
结发
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
志学之年
15岁 。语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后称15岁为“志学之年” 。
束发
男子十五岁 。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男子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
舞象之年
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指男子的15-20岁,也是童子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 。
成童
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 。郑玄:“成童,十五以上” 。
16岁
二八
为16岁 。
破瓜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以纪年,谓十六岁 。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
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 。
——孙绰《碧玉歌》
20岁
加冠
指男子二十岁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