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杜甫 杜甫号什么?( 三 )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 。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 。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


西南漂泊
乾元二年(759年)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 。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 。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 。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也称“浣花草堂” 。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


广德二年(764年)春,严武再镇蜀,杜甫才又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将近两年 。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 。不久杜甫又辞了职 。这五、六年间,杜甫寄人篱下,生活依然很苦,他说:“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狂夫》)“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东门 。”他用一些生活细节来表现自己生活的困苦,他说他的孩子那种还没有懂事的孩子不知道对父亲很尊重,不知夫子礼,饿了的时候不管是不是爸爸,是不是要遵循父子之礼,饿了就吵着要饭吃,在东门外号哭,到了秋风暴雨之中,杜甫的茅屋破败,饥儿老妻,彻夜难眠,他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广德三年(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离开了成都 。经嘉州、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云安(云阳),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到达夔州(奉节) 。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住,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买了四十亩果园,雇了几个雇工,自己和家人也参加了一些劳动 。这一时期,诗人创作达到了高潮,不到两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 。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 。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