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绅一体纳粮最后没成功 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什么意思

登基第二年,乾隆帝直接废除雍正帝的“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赢得官员、士绅和老百姓的赞许 。

官绅一体纳粮最后没成功 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当年,雍正帝推进经济改革的重要原因,是康熙执政后期国家财政出现危机,税收收入有限 。
由于官员地主一类真正富有的人不需上交多少赋税,不但使财政负担落在穷苦百姓身上,而且造成国库空虚 。
因此,雍正帝出台“摊丁入亩”和“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政策,旨在优化税收结构 。
要求官员地主也必须缴纳赋税,废除官员、地主免税的特权,使社会富有阶级承担更多的税收责任,保证国家税收的增长 。
“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听起来很光鲜,很像一句得民心的政治口号,实际只能当标语使用笼络人心,如果真正执行,那必然会遇到阻碍 。因为,“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政策触动了既得利益阶层的蛋糕 。
官绅一体纳粮最后没成功 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当差就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 、杂役、军役等 。纳粮则是封建社会时期,每个朝代的农民,秋收之后向官府交税,从而产生了纳粮 。
封建社会的官员和士绅这个群体有着诸多的特权,其中的一项特权就是他们可以“不当差、不纳粮” 。他们名下的田产可以不向国家交税,他们可以不用给国家当差服役 。
“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就是针对官员和士绅的政策,也就是剥夺他们的特权 。对官员和士绅来讲,既要当差,又要缴税,甚至需要交更多的税,这是他们绝对不可能答应的 。
官绅一体纳粮最后没成功 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从政治学上来讲,这是对千年科举和官僚士绅特权传统的挑战,直接损害清朝以儒治国的政治思想体系和国家管理结构 。
科举制度是制度化儒家的核心部分,是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带,是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 。
因为进入权力阶层的科举考试以儒家文化为基本内容,儒家和权力的关联是通过科举来实现的 。
科举对于从事儒业的人来说是一条“利禄之途”,如果科举制度被破坏,也就是切断了儒家和权力之间的内在联系,那么儒业之无人问津也就自然而然了 。
官绅一体纳粮最后没成功 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清朝继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满清一入关立即重开科举考试,这样既帮他们选拔了优秀的人才,同时也有利地解决了满汉之间的矛盾,对稳固满族的统治至关重要,可谓是一举两得 。
科举被称之为“不劳兵之法” 。特别是康熙以儒治国,并在为政实践中形成了一套以儒学尤其是程朱理学为理论基础的政治思想体系,为满清政府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自雍正实施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开始,各地罢考不断,差别只是规模和数量 。如雍正二年,河南封丘出现大规模罢考事件 。
河南生员抬出孔圣人的牌位反对 。举子秀才们说“征收钱粮应分别儒户、宦户,如何将我等与民一例完粮一例当差?”
官绅一体纳粮最后没成功 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辛苦读书就是为了中举之后享受特权,结果你说一样要纳税当差服役,那中举和不中举有什么两样,科举制度受到空前的挑战 。
这样,清王朝以儒家思想构建的统治体制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整个社会丧失了制度体系运转的基石 。
雍正的此举是对千年传统政策的挑战,直接触及官僚利益 。“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此令一出,几乎所有官员都反对,只有雍正帝的亲信田文镜在河南强行推广,民怨四起,难怪乾隆帝要批评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