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四百击》?


如何评价电影《四百击》?

文章插图
一部电影的伟大,决不是因为它的高高在上,更不会是因为它的晦涩难懂 。所以,尽管“四百击”这个名字会让人不明所以,“法国电影新浪潮”的名头也让人望而却步,但也许就是在这些人为的屏障之后,你错过了一部不应该错过的满含深情的电影 。法国电影新浪潮的发轫之作,一部是《断了气》(《精疲力竭》),一部就是《四百击》 。在新浪潮(尤其是“电影手册派”)推动电影现代化的起点处,已然分出了两个不同的出口 。一个是打破古典电影叙事模式,以新的电影语言和技术冲击人们对电影已有认识的戈达尔,他的革命性的命题和技术让观者目瞪口呆,叙事与情感的断裂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人们进入主观的思考 。而特吕福不同,他虽然也打破了原有电影腐朽的叙事模式,但他更温情,更从容,他以情感的无与伦比的真诚建构了“作者电影”在思想层面的高度 。他也可以花哨,但他从不想遗忘人类永恒不变的情感诉求,如果用一个词来表述,依然是真诚 。《四百击》是一部不该错过的真诚的电影 。忘掉它的那些名头吧,我会告诉你,它是一部关于成长的电影,它是你和我曾经的过往,它是每一个少年残酷的忧伤 。十二岁的安托万,是一个眼神清澈、内心温柔的少年 。但他私生子的身份、母亲与继父的冷漠,学校老师的排斥,一并把他推到了叛逆的路上 。他先是不忍老师的谩骂,和好友勒内逃学游荡,却碰见了母亲与情人的约会 。这份复杂的心思对于少年的创痛我们无法想像 。接着,撒了谎的安托万被继父扇耳光,负气离家到印刷厂偷宿,母亲话里有话的利诱和威吓让安托万体味了成人世界的阴暗 。他热爱巴尔扎克,作文却被老师诬陷为剽窃;他把从继父公司偷出的打印机送还,却被父母亲手送进了教导所 。母亲终于不再忍耐自己亲生儿子的无辜与挣扎,她在教导所面对安托万时决绝的眼神让我们看得齿冷 。教导员残酷无情的耳光扇木了安托万,也扇的我们冷不及防 。只有在面对心理医生的追问时,我们才又看清了一个安静却满身伤痕的少年的孱弱的灵魂 。电影史家有一个公论,《四百击》几乎就是特吕福自己少年的写照 。他把此片献给安德烈?巴赞——新浪潮运动的先行者,也是将特吕福从少年的困顿中带到电影世界的人——正是在追忆少年往事之余,用电影的语言表达了对于巴赞和电影的致敬 。这语言中没有炫耀的技巧,只有让人心碎的忧伤 。少年在残酷中成长,你我都不曾逃脱 。离家出走的安托万在天未亮的街头游荡,他想要偷一瓶等待运走的牛奶,一次次小心翼翼地试探,得手后慢慢喝光的满足,看的让人唏嘘 。他被警车带到教导所时天色依然暗淡,在昏暗的路灯映照下,我们看到了一脸安静的安托万无声的眼泪 。那一刻显得如此漫长,仿佛带我们回到了自己的少年时代 。特吕福对于安托万也有特别的感情,他让他在他的电影中成长,并成就了著名的“安托万五部曲” 。五部电影涵盖了安托万的少年、青年与成年,安托万在电影中完成着自己的成长,他热爱音乐、陷入爱情、失去爱情、走入婚姻……他是另一个特吕福在电影中的映像 。这个映像当然也属于让-皮艾尔?李奥,安托万的扮演者,一个无比清澈的演员 。对于这样一个为安托万而生的人,我们无法区分谁是谁的替身 。虽然李奥也为戈达尔或新浪潮的其他导演拍戏并因此成为新浪潮最著名的一张脸,但只要我们看到他干净的眼睛,我们就会相信,他只是安托万 。四百击是法语中的俚语,大概的意思是对待孩子要时常敲打,恨不得打上四百下才能听话 。然而在特吕福的眼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在成长的路上,美好被一点点摧毁,光亮在一丝丝暗淡,内心中承受的残酷现实是每一个人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这代价催促着我们成长,疼痛只有自己忍受 。当安托万逃离教导所奔向海边时,我们没有看到自由的幸福,只有迎向镜头的满眼的迷茫 。这个被无数人激赏和解读的结尾,像是在提醒我们成长是一种一沉再沉的承受,也是一种一忘再忘的解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