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来历和重阳节的习俗( 二 )


5.送鲜花
现在人们在重阳节给长辈或恩师送鲜花 。

重阳节的来历和重阳节的习俗

文章插图
重阳节鲜花:11枝冷美人紫玫瑰,粉百合2枝,白色相思梅5枝
1989年,我国正式把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因为重阳节本意就有着尊老、爱老、孝老的文化底蕴,而老人节的确立,为全社会都树立一个尊老爱老的健康风气,在国家政府的支持下,重阳节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
三、重阳节活动策划方案
重阳节活动,要突出崇老敬老、厚德仁爱主题,组织走访慰问、志愿服务、登高赏菊和广场舞、歌咏比赛等文体活动,大力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活动策划方案要重点依托历史文化街区、公园等开展城市节日文化活动;着眼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开展农村节日文化活动;运用互联网阵地开展网络节日文化活动;发挥公共文化设施传播节日文化的作用;面向青少年开展节日文化活动 。精心设计、广泛开展富有时代感和生命力的节日文化活动,让节日文化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符合新要求、展现新气象,让人民群众在参与中增强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
四、重阳节的禁忌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的形成,传说与汉代学道成仙的费长房及弟子桓景有关,据《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费长房,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从壶公入山学仙,能医重病,鞭笞百鬼 。
桓景尝学于长房 。一日谓景曰:“九月九日汝家有大灾,可作绛囊盛茱萸系臂上,登高山,饮菊花酒,祸可消 。”景如其言,举家登山 。夕还,见牛羊鸡犬皆暴 。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对这个故事也有记载 。
费长房与弟子桓景的传奇故事,在社会上造成了巨大影响,东汉以后,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成为民俗,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位民间的节日 。
《周易》中,九为老阳,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周易》讲究阴阳平衡,中和为贵,正如“否”卦一样,两个老阳相遇,也是不相往来和交通 。
孤阳不生,独阴不长,万物不遂,不通不顺 。因此,重阳节不但不是个吉庆的日子,反而是个大凶的日子 。为了破解这大凶的日子,重阳节多了好多的禁忌,也形成了不少以辟邪避祸为宗旨的风俗,包括登高望远、插茱萸、饮菊花酒等 。
由于重阳节是个大凶的日子,人们在相互碰面的时候,不能说“节日快乐” 。客家人更是禁忌霜降遇重阳,有“霜降遇重阳,十家烧火九家亡”之说,在重阳节,不能生火煮饭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