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种移植|世界首例异种移植尚需谨慎乐观


异种移植|世界首例异种移植尚需谨慎乐观
文章图片
Montgomery及其团队进行移植手术 。图片来源:JOECARROTTA
【异种移植|世界首例异种移植尚需谨慎乐观】■采访人员 张思玮
“这并不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只是伦理学突破,但具有明显的预示性临床意义 。”
对于全球首例将猪肾植入人体的器官移植手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教授、《中华器官移植杂志》总编辑陈忠华作出上述评价 。
10月19日,美国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移植外科教授Montgomery团队宣布,他们成功将基因编辑后的猪肾移植给了一名脑死亡者 。移植术后,无超急性排异反应,产生尿液、肌酐水平下降,并正常“工作”了54个小时 。
“效果甚至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好 。”试验结束后,Montgomery 兴奋地表示 。
诸多业内人士认为,此例手术在器官移植发展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也为将来潜在的异种器官移植带来希望,有望解决目前供体短缺的问题 。“围观”新闻的公众也憧憬,或许以后人类借此有望实现器官移植的供体“自由” 。
不过,陈忠华告诉《中国科学报》,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临床异种移植,只能说是一种介于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之间的“亚临床试验”——有相关资质的医护人员在一例已经脑死亡但还有人工呼吸机供氧、有良好循环状态的受试者身上进行的异种器官移植亚临床试验 。这一特殊模型的建立和试验研究是非人灵长类试验与临床研究之间必不可少的“桥梁” 。
器官供体缺口巨大
当今,器官移植已经被社会普遍接受,它是解决很多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问题非常有效的手段,使成千上万生命垂危的病人摆脱了死亡阴影,生命得以延续 。
“随着有效安全的免疫抑制剂在临床的推广使用,器官移植工作开展得越来越普及,特别是心肝肾的移植数量更是逐年递增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修典荣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该院最长一例肝移植患者已经正常存活21年,并且免疫制剂的使用达到了几乎可以忽略的剂量 。
遗憾的是,国内外器官移植的缺口巨大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每年超过30万人的器官出现衰竭,有移植手术需求,但受器官来源、经济条件、医疗条件的限制,每年仅有约1万人能够接受移植手术 。
据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洁夫介绍,自2015年1月1日起,我国公民自愿器官捐献成为国内器官移植唯一器官合法来源 。“虽然近几年公民自愿器官捐献的数量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但依然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 。”
异种移植能否成功逃避超急性排斥反应
“如果能将基因编辑过的通用型无菌动物器官移植给人类,势必会大大改善器官供体短缺的局面 。”陈忠华表示,因猪的器官大小,比如心脏、肾脏、肝脏等与人类相似,有可能发挥类似的功能替代作用 。而且猪是经济型可量产动物,因此被视作理想的器官供体来源 。
但人与猪的不同之处在于,猪比人多一种蛋白酶,这种蛋白酶可以把α-Gal基因置于细胞表面的分支糖链上,使人体免疫系统把α-Gal作为攻击的信号 。
“这也是异种器官移植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超急性排异反应 。”陈忠华表示,所谓的超急性排异反应是指在器官移植后,以分钟和小时为计、随之而来的急性排异反应 。
不过,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似乎给异种器官移植带来了“曙光” 。
早在2003年,美国Revivicor公司便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敲除α-Gal的克隆转基因猪 。而此次手术使用的猪,正是用基因技术敲除了会引起免疫排斥的α-Gal基因的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