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笋栽培方法(高笋的种植方法)( 二 )


11、症状:发病期间叶片的正面和背面都会出现黄褐色隆起的小孢斑,小孢斑破裂后,散出锈色粉状物 。病斑散生,不规则排列 。严重时造成叶片枯死或使植株生长矮小 。
12、传染过程:以菌丝体及孢子在病株残体上越冬,借气流传播,高温多湿,偏施氮肥,利于发病 。(及时打老黄叶)
13、防治方法:
(1)清除病残株及田间杂草 。
(2)增施磷肥、钾肥,避免偏施氮肥 。
(3)高温季节适当灌水,降低水温和土温,控制发病 。
(4)药剂防治:在5月份(预防)、发病初期分别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多·硫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7%敌锈钠可湿粉剂200倍液,隔7-10天喷一次,交替用药,连续防治2-3次 。孕笋期慎用 。
(5)冬季清除高笋残体,降低越冬卵量基数 。
(6)及时剥枯叶、拉黄叶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性,形成不利于成虫的生存环境 。
(7)药剂防治: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90%杜邦万灵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喷雾防治 。
(8)压低越冬虫口基数,冬前割墩时清除高笋病残体,开春铲除田边、水沟边杂草,消灭越冬幼虫 。
(9)药剂防治:掌握在蚁螟盛孵期,选用5%锐劲特胶悬剂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症状特点:
【高笋栽培方法(高笋的种植方法)】
主要侵害植株地下茎(高笋) 。染病高笋植株生长减弱,叶片变宽,叶色深绿,叶鞘发黑 。挖检地下茎(高笋),发现地下茎变短,部检笋肉,发现笋肉呈短条状变黑(病菌未发育成熟的孢子堆)或散出黑粉(病菌发育成熟的孢子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