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地球褶皱里的“中国奇迹”——“极贫之地”云南怒江州脱贫纪实

新华社昆明1月12日电 题:地球褶皱里的“中国奇迹”——“极贫之地”云南怒江州脱贫纪实
中国西南,几条巨大的山脉并肩高耸,被称为“地球褶皱” 。这里是横断山区,地球板块运动最剧烈的地方 。
贫困与山区,犹如“孪生姐妹”——地处横断山区的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98%以上土地为高山峡谷,贫困发生率曾高达56%,是全国最高的州市之一,可谓“极贫之地” 。
在怒江州消除贫困,这个曾经“不可能”的梦想如今变成现实:26.9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个深度贫困县全部摘帽,傈僳族、独龙族、怒族和普米族整族脱贫 。在这片地球褶皱里,“中国奇迹”悄然发生 。
怒江州|地球褶皱里的“中国奇迹”——“极贫之地”云南怒江州脱贫纪实
文章图片
拼版照片上图:云南省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托坪村一景(2016年11月25日摄);下图:搬迁到怒江边的托坪村五湖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村(2020年11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采访人员 胡超 摄
下山记
腊新梅的老家,在巍峨的高黎贡山上 。
耸立在中缅边境的高黎贡山,南北绵延数百公里,与怒江和碧罗雪山共同构成了雄奇的怒江大峡谷 。峡谷两岸高山上,散落着许多村庄,福贡县匹河乡棉谷村是其中之一 。
在棉谷村住了近30年,两年前,得知山下的新家可以入住,她全村第一个搬了家 。
【怒江州|地球褶皱里的“中国奇迹”——“极贫之地”云南怒江州脱贫纪实】
怒江州|地球褶皱里的“中国奇迹”——“极贫之地”云南怒江州脱贫纪实
文章图片
拼版照片上图:独龙族群众通过藤篾桥(资料照片);下图:独龙江乡白来感恩大桥(2020年10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采访人员胡超摄) 。新华社发
“山上我受够了,买桶油都背得要(累)死 。”她说 。在山上,儿子上小学,走路单程要3个小时,每天都得摸黑出门、摸黑回家 。一包水泥在山下卖25元,搬到山上工钱要200元,盖砖瓦房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 。
搬不动大山,那就搬家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腊新梅在山下的指挥田安置点分到了新房子 。新家里,电视机、沙发和茶几都是政府发的,她自己出钱贴了地砖,买了餐桌和冰箱 。搬家倒不费劲,因为老家没什么可搬的,她直接拎包走人 。
新家的阳台上,栽着10多盆绿植,有兰花、百合、石斛,都是从老家山上采来的 。她3岁的小女儿很快适应了这里的新生活,养了一只小仓鼠当宠物 。
腊新梅在安置点开了一家水果店,在抖音上学会了做凉粉和奶茶 。她还筹划着让在外打工的丈夫回来开理发店,“这个1200多人的新社区,还没一个理发店呢!”
安置点上建了一座村史馆 。这是一座怒族传统千脚房,竹篾为墙、茅草为顶,里面陈列着木碗、竹箩、弓弩等生产生活工具,还有村民世代难离的火塘 。
村史馆里,一组照片记录了怒族五代房的变迁 。第一代是茅草房,第二代是油毛毡房,第三代是石棉瓦房,第四代是彩钢瓦房,第五代终于变成了新楼房 。“你看,前面四代房只换了屋顶 。”搬迁过来的和付益老人感慨道,“现在的好房子,以前不敢想哟!”
怒江州委书记纳云德说,过去怒江多数贫困群众居住在高山峻岭、峡谷缝隙,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 。决战脱贫攻坚中,怒江州开展史上最大规模的搬迁行动,让10万贫困群众搬下大山,进城入镇集中安置,实现“一步跨千年” 。
从卫星图片看,易地搬迁后,一个个老村寨神奇地“消失”了,原来的寨址恢复绿色,与大山融为一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