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慕明|中国脑科学研究怎么做?蒲慕明院士:有差距,我们要有探险家

【蒲慕明|中国脑科学研究怎么做?蒲慕明院士:有差距,我们要有探险家】“我们到医院做检查,全身都检查了,大脑从来不检查 。”在近日举行的浦江创新论坛全体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学术主任、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主任蒲慕明如是表示 。
这句话的背后,是人类对自己大脑的所知甚少 。大脑的复杂性让人类拥有了智慧,探究大脑却成为了全世界科学家努力抵达的“终极疆域” 。就在近日,哈佛大学的Jeff W. Lichtman实验室和谷歌团队在预印本平台bioRxiv上联合发布了“H01”人脑成像数据集,这也是首个大规模研究人类大脑皮层的突触连接的项目 。
但这一样本仍然只是整个人类大脑容量的百万分之一 。蒲慕明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人员表示,“他们做的是电镜图谱,是非常微细的图谱数据,我们现在在做的是介观图谱,就是在光学显微镜下得到的图谱 。”而无论哪个团队的研究,这些都是刚开始,“全世界都刚开始,获得完整的图谱还有段时间,小鼠的图谱至少还要5年时间,全世界都没有达到完整的图谱 。”
蒲慕明认为,要成为真正的科技强国,中国的科学家必须要站到世界科技的前沿问题上、重大问题上,做科学领域的“探险家” 。探险家是全世界科学研究的导游,“现在的导游基本都是国外的,我们跟着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在很多领域我们都是游客,当然有些领域我们做得很好 。”
蒲慕明希望,未来中国能够出现一批年轻的探险家,在各自的科研领域里成为全世界的导游 。
蒲慕明于1948年10月31日出生在江苏省南京市,籍贯广东省梅州市 。1970年毕业于中国台湾清华大学物理学系,1974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学位 。1999年,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创立,蒲慕明系主导者,并担任第一任所长 。
在其长达40余年的研究生涯中,在神经科学的多个领域中都做出了卓越贡献,现在也是中国“脑计划”的领军人物 。蒲慕明于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8年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脑科学研究什么?
人脑有着上千亿个神经元细胞,彼此之间联结形成世界上最复杂的网络,我们所有的认知、情绪、决策等都有赖于这一网络,智能因此而来 。面对“黑洞”般的人脑,科学家从何开始?
蒲慕明在演讲中提到,脑科学研究的目标很清楚,就是要阐明脑功能的神经基础和工作原理,理解大脑是如何工作的 。同时,也希望从大脑的研究当中得到一些启发,能够模拟大脑,得到更高的智能人工器件,包括智能机器人 。而另一方面,科学家们也希望从研究大脑中知道大脑的正常状态,以及为什么生病,从而保护脑、诊断治疗脑疾病和创伤 。
对应于中国酝酿多年的脑科学计划,这些工作就是“一体两翼”的基本机构 。简单来说,“一体”就是指研究脑认知功能的神经基础,其中包括脑研究创新技术平台、认知功能神经环路研究、脑智发育研究;“两翼”则分别为脑疾病诊治和脑机智能技术,脑疾病诊治中包括认知相关重大脑疾病早期诊断与干预、临床和社区队列数据和样本库,脑机智能技术则包括脑机接口与脑调控技术和类脑计算系统、类脑器件和智能体 。
对于脑认知功能的神经基础,蒲慕明表示,大家都知道有很多基本的认知功能,包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各种情绪情感、注意外界的世界、作出抉择等,“这些功能的工作原理是我们想知道的,大脑环路是怎么回事?”在此之上,还有更高级功能的解密,“人类演化到了灵长类的时候有很多新的智能出现,包括共情心、亲社会行为、意识、语言等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