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场分布|显示器也能“穿”上身


电场分布|显示器也能“穿”上身
文章图片
电场分布|显示器也能“穿”上身
文章图片
多彩显示屏织物展示了扭曲下的柔软和稳定 。图片来源:彭慧胜研究组
你有想过“穿”在身上的显示器吗?按一按身上的衣服就能看新闻、发信息,甚至追剧 。或许,这就快要变成现实了 。
近日,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彭慧胜团队,成功将显示器件制备与织物编织过程融合,在高分子复合纤维交织点集成多功能微型发光器件,并揭示了纤维电极之间电场分布的独特规律,实现了大面积柔性显示织物和智能集成系统 。
3月11日,论文在线发表于《自然》 。审稿人评价其“创造了重要而有价值的新知识” 。
实现没那么容易
从模糊到清晰、从单色到彩色、从笨重到轻薄……近几十年来,显示作为电子设备的重要输出端不断更新迭代 。而如何将显示功能有效集成到电子织物中,同时确保织物的柔软、透气导湿、适应复杂形变等特性?这是智能电子织物领域面临的一大难题 。
2009年,彭慧胜团队提出聚丁二炔与取向碳纳米管复合以制备新型电致变色纤维的研究思路,然而电致变色仅在白天可见,晚上无法有效应用 。
2015年,团队在涂覆方法方面取得突破,成功解决共轭高分子活性层在高曲率纤维电极表面均匀成膜的难题,研发了纤维聚合物发光电化学池,最终实现了不同的发光图案 。但经由发光纤维编织显示的图案数量非常有限,无法充分实现可控显示 。
如何在柔软且直径仅为几十至几百微米的纤维上构建可程序化控制的发光点阵列,是困扰团队甚至这个领域的一大难题 。
于是,彭慧胜在想,在织物编织过程中,经纬线的交织是否可以自然地形成类似于显示器像素阵列的点阵 。
基于此,团队着眼于研制两种功能纤维——负载有发光活性材料的高分子复合纤维和透明导电的高分子凝胶纤维,两者在编织过程中的经纬交织形成电致发光单元,并通过有效电路控制制作出了新型柔性显示织物 。
彭慧胜团队还提出了“限域涂覆”制备路线,采用柔韧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发光浆料基体,将其均一可控地负载在纤维基底上 。通过多次涂覆,提升纤维发光层厚度均匀性,涂覆固化后得到了能抵御外界摩擦、反复弯折的发光功能层 。
弯折、水洗都不怕
“这就是我们的发光纤维材料 。”彭慧胜拿起一卷缠绕在纺锤上的纤维对《中国科学报》采访人员说 。
这些直径不足半毫米的纤维材料,实验案台上还有多卷,颜色各异,乍一看与生活中的寻常纱线类似 。
电场分布|显示器也能“穿”上身
文章图片
【电场分布|显示器也能“穿”上身】“而当我们给它们通上电,它们就显示出了独特一面——会发明亮的光 。”彭慧胜拿起手边的一件卫衣,卫衣上的复旦大学校徽由发蓝光的纤维编织而成,接通电源后,蓝色的校徽图案在室内清晰可辨 。
彭慧胜表示,从横截面方向看,其中一根为涂覆有发光材料的导电纱线,另一根是透明导电纤维,两者编织形成经纬搭接 。“施加交流电压后,位于发光纤维上的高分子复合发光活性层在搭接点区域被电场激发,就形成一个个发光‘像素点’ 。”
就这样,研究人员制备出长6米、宽0.25米、含约50万个发光点的发光织物,发光点之间最小的间距为0.8毫米,能初步满足部分实际应用的分辨率需求 。通过更换发光材料,还可实现多色发光单元,得到多彩的显示织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