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丘成桐:在本土培养一批一流学者好的数学家一定要有伙伴( 二 )


“第一个‘3’是基础,前三年我们要将学生最基础的功夫训练好,希望他们的基础扎实 。第4、5年科研训练,摸索学生的兴趣,通过邀请多位世界一流导师授课、交流来引导学生去做研究,开讨论班,通过大师讲授讨论话题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 。博士阶段的‘3’,要进行职业科学家学习训练 。”到了第8年博士毕业时,丘成桐希望这些孩子的博士论文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
亦师亦友 一流氛围促成长
“自孔子时,就提倡‘诲人不倦’,一个好的做研究的学者应当跟教书密切联系 。”丘成桐回顾自己的执教经历,自己24岁时所教的第一个学生,如今已成为大名鼎鼎的数学家,同时也成为自己重要的研究合作伙伴 。“教跟学是相连的,我们的思想一定要不停改变 。年轻人可能不够成熟,但他思想开放,愿意尝试一些你未见过的方向,他的方案可能不够成熟,但大师们、老师们应该通过帮助让他们更成熟 。”丘成桐表示,自己乐见年轻学子成长,“他们看似天真的想法里其实有很多比较新鲜的思想 。”
丘成桐坦言,自己的成长受到了父亲的影响,“我父亲是研究哲学的,所以我从小被哲学思想熏陶,比较能够接受一些抽象的想法;同时,父亲还教会了我宏观地看待事物,这对我的成长来讲是很重要的 。”丘成桐认为,在“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的培养中,大师们会与学生频繁互动,不停地跟学生讲如何学、怎么走,希望这些开放的互动,打造一个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同时找到一些可以搅动学习、科研生态的“鲶鱼”:“大到整个科学领域,小到数学学科,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研究氛围,比如俄罗斯看重具体计算,法国人对数学的想法很抽象 。有外国的学生和学者在,都是有好处的,这会给中国的学生带来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
人才选拔 何种素质更看重
据介绍,为更好地选拔人才,清华大学设计了复杂而专业的筛选流程,选拔程序由初评、综合测试、专业测试、体质测试等环节构成,还专门设立由丘成桐领衔的招生评审专家委员会 。丘成桐介绍,虽然不用高考,但实际上考试难度要比高考大得多 。他们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要有好奇心,要对数学真正有兴趣;要能坐下来,肯吃苦 。
丘成桐进一步解释,第一,入选的学生要有深厚的数学兴趣和良好的知识基础 。第二,是要用功 。“能吃得住苦,遇到困难时不放弃 。”第三是胸襟宽广 。“能够看得远并愿意跟不同学科有能力、有学问的人来往,能够接受不同的意见 。”他也希望学生有较好的体魄,并具备一定的文学、音乐、历史修养 。他饶有趣味地谈到,这些修养能够提升学者的学术品味 。“对这些方面的修养,会通过孩子们共同的生活和学习去补充、提升,不断给他们给养,促进他们共同提升 。”丘成桐说 。(采访人员商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