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蔬果、肉类会不会有病毒存活?怎样购物更安全?常见食用品、生活用品,照着挑,准没错

据养生大国医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无论疫情如何,一日三餐都不能少,新鲜蔬果、肉类、调味品等,该买的还是得出门买。
不过,有些人可能会担心:市场上售卖食材被人反复触摸,会不会有新型冠状病毒存活?会不会增加感染风险?
别着急,小编来为你答疑解惑,教你在疫情之下,正确购物。
蔬果、肉类上会有病毒吗?
怎么挑选更安全?
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方式不少,不仅可以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还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所以人们对于食材安全的担心也不无道理。那我们在购买食材时应该怎么办呢?
1病毒能否在食材上存活?
事实上,病毒有可能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到蔬果、肉类等食材上,而且从理论上讲,可以存活一段时间,但一般不超过48小时。
这是因为病毒病毒必须借助人或动物等的活性细胞才能进行繁殖,而市场或超市售卖的蔬果、肉类等都不具备这个条件,所以病毒不能长时间存活。
购物|蔬果、肉类会不会有病毒存活?怎样购物更安全?常见食用品、生活用品,照着挑,准没错
文章插图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想,那是不是把买回家的菜放两天食用更安全?其实不然。放置一段时间后,即使病毒灭活了,也可能已经滋生了大量细菌,同样不利于健康。
比较科学的做法是:
①吃之前用流水冲洗食材,能去除食材表面百分之八九十的病毒;
②食物完全煮熟,病毒在56℃状态下30分钟即可灭活,而炒菜的温度能达到100℃及以上,可更快杀灭病毒。
而如果是水果,则可以先用流水冲洗,再削皮食用;或者可以将苹果、梨等水果蒸煮后食用。
2购买食材的正确操作方式
为降低接触传播感染病毒的可能性,去超市购买食材时,可戴上一次性手套,或将超市的购物袋套在手上接触食物;可尽量选择包装好的蔬果、肉类;或购买存放在玻璃柜中的食材。
购物回家后,可用酒精对食材包装外表面进行消毒,并用洗手液清洗双手,避免病毒传播。
购物|蔬果、肉类会不会有病毒存活?怎样购物更安全?常见食用品、生活用品,照着挑,准没错
文章插图
常见食材这样选,更健康
除了提防食材上可能存在的病毒,食材质量的好坏也需要留心。生活中常见的大米、肉类、鱼类、菌类等应该怎么选?
1大米
①看:看米粒上的裂纹、白色斑块多不多,如果裂纹和斑块都很少,说明大米较好。
②摸:将手插入米堆里感受一下,如果大米摸起来凉凉的、又硬又滑,说明大米较好;如果大米手感发涩,甚至有股异味,可能是陈米;如果大米易碎,用手一捻就容易成粉,说明米的品质较差。
③闻:闻米的气味。如果闻到清香味,说明米较好;如果闻到霉味、酸臭味或其他不正常的气味,则不宜购买。
购物|蔬果、肉类会不会有病毒存活?怎样购物更安全?常见食用品、生活用品,照着挑,准没错
文章插图
【小贴士】
大米若存放不当,容易发生霉变,甚至滋生黄曲霉菌,产生1级致癌物黄曲霉毒素,增加肝癌风险。
研究发现,黄曲霉毒素在14%的湿度下开始生长,80%的湿度下急剧增加,所以大米应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我们可以用干海带和花椒制成防潮包。干海带能够吸收水分,花椒可以预防蛀虫,将两者放入大米中,可防止其发生霉变。
购物|蔬果、肉类会不会有病毒存活?怎样购物更安全?常见食用品、生活用品,照着挑,准没错
文章插图
2肉类
①看颜色:有光泽,肌肉红色均匀,脂肪洁白的肉较好;
②摸手感:表面微干或湿润,不粘手,肉质地紧密、富有弹性,手指按压后凹陷立即复原的肉较好;
③闻气味:微腥,有香味,无异味的较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