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荒诞的西方饮茶方式:用白兰地排茶毒

茶叶的西进之路,在美洲大陆引发了一场战争,使一个国家走向独立;在亚欧大陆也引起了一场战争,使一个帝国走向衰落 。 茶叶就这样改变了历史,改变了世界 。
1772年,斯德哥尔摩老城区斯塔丹岛一座刚竣工不久的皇宫里,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头戴皇冠,手握权杖,愁眉苦脸地坐在龙椅上发呆 。 一位大臣刚刚向他呈报说:从遥远东方传过来一种神奇的树叶,正在宫外引起轩然大波,人们担心饮了这些东西会被毒死 。 为了一辨真伪,古斯塔夫三世叫人把一对被判死刑的孪生兄弟押进了皇宫,命令他们:“你俩一个每天饮茶,一个每天饮咖啡,既可免去死罪 。 ”六十年后,兄弟俩中饮咖啡者因病过世,再过了十多年,饮茶者无疾而终 。
这段故事,是我们今天在西方能找到的关于东方茶最富喜剧性色彩的细节之一 。 事实上,从十六世纪西方接触茶算起,在三个多世纪中,茶叶一直被西方人疑为有毒之物 。 1664年,东印度公司向英王进贡茶叶后,追求时髦的贵族妇女纷纷仿照王室试饮起来,可她们一直担心茶叶有毒,于是饮茶之后必须要喝白兰地排毒 。
茶叶是上帝
2006年初,BBC网站对12项所谓“英国的国家象征”进行了投票 。 其中,“茶”以35.03%的得票率高居榜首 。
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的角度而言,在二十世纪以前西人所寻求的中国商品中,唯有茶叶在中西贸易中长期居于支配地位 。 茶叶为西方贸易商带来了巨额利润,以至历史学家普里查德(Earl H. Pritchard)认为:“茶叶是上帝,在它面前其他东西都可以牺牲 。 ”
虽然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中国人就开始种植茶树,但直到十六世纪中叶它才为西方人所知 。 1559年,威尼斯商人拉莫修在其出版的《航海记》中首次提到了茶叶 。 1606年,荷兰人首次从万丹将茶叶输往欧洲 。 但在此后一百余年间,茶叶并未成为输往欧洲的重要商品 。 1704年英船“根特”号在广州购买470 担茶叶,价值14000两白银,只占其船货价值的11%, 而所载丝绸则价值80000两 。 1715年,英船“达特莫斯”号前往广州,所携资本52069镑,仅5000镑用于茶叶投资 。
1716年,茶叶开始成为中英贸易的重要商品,两艘英船从广州携回3000担茶叶,价值 35085镑,占总货值的80% 。 十八世纪二十年代后,北欧的茶叶消费迅速增长,茶叶贸易成为所有欧洲东方贸易公司最重要、盈利最大的项目,当时活跃在广州的法国商人罗伯特?康斯登(Robert Constant)说:“茶叶是驱使我们前往中国的主要动力,其他的商品只是为了点缀商品种类 。 ”
相对于欧洲其它地区,在品茗的历史中,沙皇俄国则幸运得多 。 1638年,一名叫斯特拉科夫的大使受命前往蒙古拜见可汗,并带去珍贵的貂皮作为晋见礼 。 可汗收下礼物,向沙皇回赠了200包中国茶叶 。 当时沙皇使者对茶叶一无所知,不愿接受,后经劝说才勉强接受 。 他将茶叶带回了圣彼得堡,沙皇命仆人沏茶请近臣们品尝,意外的是,众人一致认为入口有奇香 。 从此,俄罗斯人开始了其漫长的饮茶史 。
最早的西进之路
十八世纪,英国对茶叶等奢侈品征收重税,引发了大规模的茶叶走私 。 走私茶叶利润巨大,以致不少水手铤而走险 。 一位名叫罗伯特?特罗特曼的走私犯,就因武装走私茶叶被打入了死牢 。
两个多世纪后,历史学家仍常常在徘徊于他的墓前,他们并非想梳理这个走私犯的人生历史,只是想抄下他墓碑上的铭文,上面留有特罗特曼在世界上最后一句话:“一点儿茶叶,我偷的不多 。 上帝啊,我的血流得冤枉 。 一边是茶叶,一边是人血 。 想想,就因这杀死了一个无辜的兄弟!”

推荐阅读